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359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京剧艺术历经将近二百年的发展,这是一个在艺术上日益成熟、丰富的过程,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说,是个进步的过程。然而,这个论断并不是没有争论的,过去有许多京剧研究者,总觉得京剧艺术发展似乎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一种倒退的趋向。的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以发生某个时期的停滞甚至倒退现象,因此,对于上述论调,倒也不可以“发展论”简单加以否定,我们应该具体研究一下,京剧艺术的发展,是处在倒退的过程中呢,还是一个前进的过程?京剧的发展,在表演艺术上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在做工和

2、道白方面,近年的京剧艺术要比早年的丰富多了,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京剧艺术,在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杰出的演员创造下,大大丰富了做工和道白艺术,他们创造出许多比较完整的舞台形象。同时,在演唱艺术技巧上,京剧艺术也是日见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看到,后三派中,汪桂芬、孙菊仙是以“气胜”,他们的唱腔比较简单、朴实,装饰音较少,而是以粗壮的气势作为自己的特点。谭鑫培比较重视腔调的婉转动听,讲究演唱的韵味,故在京剧艺术上开一代之风气。谭鑫培以后,京剧表演在技巧上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而像汪桂芬和孙菊仙那种气势的确是少了。对于这种趋势,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如果说,有些艺术家过分强调了技巧,完全忽视气势,那么可能

3、走向过于纤巧的形式主义,;然而,作为总的趋势看,由强调气势粗犷,到强调技巧细致,乃是艺术发展的必要的阶段。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防止片面讲究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应该把气势和技巧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才是全面的观点京剧史上有成就的演员,并没有抛弃前辈艺术家在“气势”方面的成就,最讲究“韵味”的余叔岩,也很注意用气的喷口,也可以说是艺术风格上的进步。其次就是嗓音的变化。感叹京剧“今不如昔”的人常常觉得现在没有孙菊仙、汪桂芬那样高亢的嗓子,这倒是看出了京剧艺术发展中这样一个事实,即京剧大部分行当的嗓音都是由高、尖、细向宽亮处发展了。这种倾向也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京剧演唱失去了高亢的嗓子固然可惜,但与

4、其高而窄细,不如低而宽亮。从音质来看,调门过高势必尖细,因而早期京剧演员的嗓音大都比较尖厉,有时近乎老旦的嗓音,这就是为什么汪桂芬甚至谭鑫培都善演老旦的缘故。从尖厉向宽圆发展,也应该承认是个进步。京剧嗓音的这种变化,从我国戏曲演唱历史上也可以看出线索来。京剧受梆子、昆曲、徽剧、汉剧的影响,梆子的男声嗓音是最高的,因此有许多演员不得不用“假嗓”,而有的则沙哑失音。秦腔的青衣嗓音尖细,显然早年京剧旦角的用嗓与它有直接的关系。梆子的净角也多用“炸音”,有时也像生角那样沙哑失音。这种发音方法(特别是男声)都有待于改进。京剧发声由尖厉而圆润宽亮,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与其他古典剧种的关系来看,显然也是一种

5、进步。当然,我们说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前辈艺术家的一切优点后辈都继承下来了。事实上他们有许多的艺术创造,还值得我们学习,如汪的咬字、孙的用气,显然值得引起我们更大的注意。在“气”和“韵”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秀的艺术,从而使京剧流派更丰富,更优美。(选自叶秀山论京剧流派,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京剧在某个时期也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但其艺术的发展进步是毫无异议的。B. 由重气势到重技巧,是京剧发展的必要阶段,但要防止片面讲求技巧的形式主义。C. 早期京剧演员们的嗓音比较高亢,这是其不足之处,后来

6、向宽圆发展才是进步。D. 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后一代京剧表演者都能超过前辈的艺术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亮明观点,接着从争议者角度质疑,自然地引出后面对京剧艺术的分析。B. 文章从做工和道白、演唱技巧、嗓音变化等角度论证了京剧艺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C. 文章第五段,作者分别论述了气势和技巧这两者在京剧演唱方面的重要地位。D. 文章列举梆子男声、秦腔青衣嗓音的例子证明京剧发声由尖厉到圆润宽亮是进步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剧艺术在做工和道白方面逐渐丰富,这离不开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的不断努力。B. 不管是京剧还是其他艺

7、术,从总的趋势看,都是由强调气势粗犷到强调技巧细致。C. 只要注重气韵结合,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秀的艺术,就能使京剧流派更丰富,更优美。D. 京剧产生以来有一个在艺术上日益成熟、丰富的过程,总体是处在一个前进的过程中。【答案】1. B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文章第二段说“这个论断并不是没有争论的,过去有许多京剧研究有一种倒退的趋向”,可见说法有误。C项,从原文“感叹京剧今不如昔的人常常觉得现在没有孙菊仙、汪桂芬那样高

8、亢的嗓子”“ 京剧演唱失去了高亢的嗓子固然可惜”可见高亢不一定是京剧的不足之处。D项,“后一代表演者都能超过前辈的艺术家”过于绝对,错误。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9、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分别论述了气势和技巧这两者在京剧演唱方面的重要地位”不正确,第5段是对京剧表演在气势方面相对减弱,在技巧上得到更多重视和发展这种趋势的分析和论述,重在技巧的重要性。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C项“只要就能”推断过于绝对,属于逻辑推导有误,原文是“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秀的艺术,从

10、而使京剧流派更丰富,更优美”表达一种呼吁和建议,而不是说只要注重气韵结合,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秀的艺术,就能使京剧流派更丰富,更优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他曾“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他的妻子也才知道原来“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其实,他的一生中有无数次出国的机会,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最终他都放弃了。然而,这并没有妨碍他站上世界科技的高峰。1944年,于敏考进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不过他喜欢的却是纯

11、粹的理论研究。因此,1946年,他选择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高深的物理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随后考取研究生。毕业不久,他便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中央政府高瞻远瞩,部署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而且研究所里还没有一台加速器,探测元件和仪器设备也刚开始研制。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拼命学习,拼命地汲取国外信息,但在当时遭受重重封锁

12、的环境中,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地进行理论探索。在较短时间内,于敏取得很多创新成果,并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以及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迅速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赏。彭桓武曾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1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事实上,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

13、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而于敏就是理论探索队伍中的一员。1960年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希望他参加氢弹研制工作。事实上,于敏喜欢的是基础研究,而且当时已经很有成绩。和于敏有过接触的国内外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曾提到,凭借他的才华,如果一直从事纯基础研究,可能会做出影响更大的成果。而当时,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而且要隐姓埋名,长年奔波。纵然如此,于敏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钱三强的要求。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国家的强盛之中,便足

14、以自慰了。”于敏说。在当时,国内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由于要计算数据,以于敏为主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的难题。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1965年9月到次年1月,氢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于敏带领部分科研人员在上海突破了氢弹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这就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历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

15、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发展速度世界最快。其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摘编自中国科学报)相关链接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4.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 在名字解禁之前的三十年里,于敏的妻子也不知他的具体工作;名字解禁后于敏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B. 于敏喜欢纯粹的理论研究,被钱三强等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这说明前辈的提携引领很重要。C. 于敏在艰苦环境中取得了许

16、多创新成果,迅速地提升了我国在原子核理论领域的研究水平,其研究在当时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D. 国内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只留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表明当时我国更重视的是原子弹的设计。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在研究核武器的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他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站上了世界科技的高峰。B.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划分为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三个层次,在于敏之前还没有人提出这样的理论。C. 钱三强希望于敏能参加氢弹的研制工作,于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的力量融进国家强盛中,名字才会被记住。D. 硬件条件落后却要计算数据,于敏与工作组的科研人员只能通过大量的人工计算攻克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