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11784289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59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 你 了 解 这 些 习 俗 吗 ?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 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 2.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选择。可以介绍一种风俗, 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 通顺。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可以从给给出的两项习项习 作内容中中选选一项项来 写。 这这次习习作我们们 应应如何去写呢 ? 如果介绍绍一种风风俗,在写 作时时要抓住

2、风风俗的主要特 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 适当地写一写自己的体 验验。 如果写自己参加风风俗活动动 的亲亲身经历经历 ,要把现场现场 活动动 和自身感受写具体,把风风俗 的特点或来历历自然穿插在文 中合适的地方。 在习习作中可以把风风俗 活动现场动现场 看到的情景 一一记录记录 下来。 1. 白描法。 2.穿插法。 在写自己参加风风俗活 动动的过过程中穿插写入 有关的传说传说 或故事。 3.剪切组合法。 把相关的传说传说 或故事 中的重点部分剪切组组 合在一起。 1.亲眼所见。 亲自参加家乡的风俗 活动,认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人物、 活动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写作时就 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

3、.亲耳所闻。请长辈介绍当地的风 俗,让我们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下 来。把听到的介绍声情并茂地写下来。 怎样写好家乡 的风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 明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背的一首诗,相信大家 再熟悉不过了。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 天回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关于清明节的起源 ,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 清明节 佳作在线: 第1自然段从清明 这首古诗引出清明节 是祭祖、扫墓的节日,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引出有关清明节的 传说。 写法品析 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 间也

4、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扫墓,慢慢地就成为了 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 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为时间关系 ,所以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了清明节。一般是 在新历的四月五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到现在已经有二千五 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 气,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 “慢慢”这个词说 明清明节是民间长期 仿效帝王将相“墓祭 ”之礼,在那一天祭 祖扫墓,而形成的固 定风俗。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 清明节的来历及日 期。 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墓是对祖先的思 敬。按长期形成的风

5、俗习惯,以前,北京人大 多数都在清明节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 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 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也有 插柳:因为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心栽花 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清明前后,种瓜 点豆”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这两句 谚语说明了清明这个 节气的重要性:种瓜 点豆、植树造林。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神农氏的。有 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 气。除了这些习俗,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 我们一家由于工作问题,所以就没有回家 乡扫墓、祭祖,我就在网上祭奠了光荣牺牲的 烈士们,阅读有关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 良品德。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也是我们 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还有单日祭扫 ,插柳等风俗。 作文以清明中的 诗句结尾,照应开 头。 本文开头结尾互相呼应。作者联系文化发展 的过程向我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及风俗,内容 丰富,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总评: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