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784288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片、表格类选择题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5,4分)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

2、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

3、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6,4分)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20130亩占741%,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所以答

4、案选择A项。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土地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此时不存在均田制破坏与否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4(2019年天津卷,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BC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为,故选C。为山东省,排除A;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B;为湖南省,排除D。5(2018年北京卷,15,4分)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

5、得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BC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位上升,故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

6、故正确。明显夸大了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的作用,故错误。故选B。6(2017年天津卷,2,4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据题干“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位于江西,故是图片中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仙镇位于北方黄河流域,故是;是汉口镇,是佛山镇,故排除A、C、D,B项正确。故本题选B项。7(2017年海南

7、卷,5,2分)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解析】认真观察图片信息,第一个人物,头戴软巾诨裹,着长衫,腰扎带,脚穿袜,口中含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当为副净色;第二个人物,头戴软巾,着长衫,敞胸露腹,腰系带,裹腿穿袜,左手托一鸟笼,当为副末色;第三个人物,头戴幞头,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手拿一幅立轴画,上身微俯,似在讲述剧情,当为末泥色;第四个人物,头戴东坡巾,穿圆领长袍,前襟掖起,露出双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着戴展脚幞头的人,作对话状,当是引戏色;第五个人物,头戴展脚幞头,

8、身穿圆领大袖袍,左手执笏,右手握笏,正在倾听他人说话,当为装孤色。由此可知,图中的图案体现了杂居中的不同角色,说明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正确;京剧是由徽剧和汉调演变而来,故B错误;杂剧是以文学、戏剧、诗歌、音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故C错误;杂剧主要取材于民间生活,故D错误。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5,2分)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BCD【答案】

9、B【解析】“微子受封”是西周的分封制内容;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都是唐宋时期的内容;“腹里”是元代行省制的内容之一;灵渠、小篆是秦朝的内容。故正确,选择B项;排除ACD三项。9(2018年4月浙江选考,6,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BCD【答案】C【解析】“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应该是元朝的成就,“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指的是北宋的成就,

10、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指的是汉代的成就,“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指的是明朝的成就,据此可以判断C符合史实,故选C;其它选项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10(2017年北京卷,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解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医学,A错误。“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

11、仅反映统治者,B错误。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错误。11(2017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33,4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A【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

12、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材料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13(2019年4月浙江选考,20,2分)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

13、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25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选项排除。14(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33,4分)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

14、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B;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C;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15(2017年天津卷,10,4分)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图片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A项正确;B项中的“科学”可以理解成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