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4285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4秋) (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物游戏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分物游戏科目小学数学学生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1课时教师亳州市涡阳县城关四小 杨芝薏 一、教材内容分析分物游戏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概念知识。在小学阶段,除法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特别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而形象思维能力又占主导,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积累许多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才能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教材创设了“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分桃子”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分得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分萝卜”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

2、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分骨头”在前面两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操作解决分骨头的问题,并经历交流各自平均分的分法过程。从而让学生经历分物活动的经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分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2.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操作学具和画图,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画图表征的能力,并且已经积累了加、减、乘法的数学活动经验。3.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看懂别人平均分的方法,用图画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

3、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本课是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我采用“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注重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

4、的表象,进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磁性卡片,2张小猴子图片,本子,糖果。学生:彩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故事引入:小熊的生日到了,它请来了非常多的小伙伴一起给它过生日,这时候它遇到很多伤脑筋的事情。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分物游戏。它不知道怎么把食物分给大家。小熊过生日聚会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互动新授(一)分桃子1.分桃子。4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呢?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只猴子很开心,而另一只猴子却很生气呢?(不公平、不满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一样

5、多,才公平。我们把这种分法称为“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课件件:一种是每只猴子分分得同样多,另一种是一一只猴子多,一只猴子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体验分物游戏方法的多样性,理解怎样分才算公平。(二)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公平地分)先让学生用小木棒摆一摆,学习公平的分物方法,而不是随便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感受公平就是要分得的食物一样多。最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习到当我们分物品时,可以1个1个地分,可以2个2个地分,也可以3个3个地分.但无论哪种分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三)分骨头15根骨头平

6、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分。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过程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可以记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2.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根1根地分,这样4次正好分完,每只兔子正好分4根。2根2根地分,这样分2次正好分完,每只兔子分到4根萝卜。3.不管怎样分,只要最后做到了“每只狗分得同样多”,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4.学生动手分、画后并汇报,展示画法。 尝试解释课件的三种记录方法。在小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感受什么叫平均分的过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经历3次分物活动后,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巩固练习,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7、,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三巩固练习1.出示课件5幅图片,判断是平均分吗?学生口述判断及原因。学生上台演示分发过程。练习题目的:当堂巩固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2.请同学用平均分的方法分发10个本子。3.平均分发糖果。四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做了分一分的游戏,通过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在游戏中大家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那哪位同学还记得小博士告诉我们平均分的含义是什么呢?(板书:分得一样多、同样多)。好,现在就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互动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从童话故事“小熊过

8、生日”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小兔、小狗”之间应该怎么分配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教学中,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实现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目的。八、帮助和总结杨老师的这节课氛围很轻松活跃,师生互动颇好,教态自然大方,板书字迹工整,普通话标准流利,美中不足之处,在课堂学生纪律方面,杨老师还有待学习和提高。希望杨老师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郭芳自我评价:本节课从童话故事“小熊过生日”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小兔、小狗”之间应该怎么分配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教学中,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实现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