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4261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背诵课文。2.通过观察图,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文章大意。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文章大意。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话说一位美国朋友来到杭州,在街心公园里看到了这样的雕塑,雕塑旁还有这样一段文字,他很疑惑,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肯定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那如何给这位外国朋友讲明白这个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希望同学们学习之后能够1.现在能不能用简练的话语说一说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有着怎样的特点?(简练

2、精炼难懂不易读好)你觉得本文与我们以往学习的哪一类课文最像?那你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吗?(贴出)今天我们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些方法。师,是啊,文言文用词是如此的精准,可以说是惜字如金,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有着很多精彩的文言文。可是它读起来比较难懂,这就需要我们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深入地走进这篇文言文,感受它的独特魅力!2. 听老师再读一遍,注意老师的读音和停顿。3. 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读。4. 谁愿意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2人)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5.一起读读,感受文言文的味道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3、之,水迸,儿/得活。二新课(一)理解文言文1.学习第一句(1)读全文,圈出所有描写人物的词语(生汇报,师板书:群儿一儿众光儿)(2)走进课文,看看这些人发生了什么事。(3)出示:群儿戏于庭指名读你能说说意思吗?你怎么知道“庭”是庭院的意思?对了,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是一个好方法。(贴出:借助注释)再找一位同学说说意思。其他同学仔细听她说的意思,再对照原文,你发现了什么?是啊,在了解意思文言文意思的时候,有时候还需要我们颠倒语序才能把意思说的更清楚,更明白。就像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一群孩子在庭院中做游戏),原文是:(群儿戏于庭)老师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说清楚是什么意思?

4、冰寒于水行于路哎呀,看来文言文太有意思了!谁再来读一读。此时小朋友们的心情怎么样?(板书:开心)(4)就在大家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你找到描写这个孩子动作的字了吗?(登跌)他登到哪里?出示图,看注释,解释“瓮”。瓮里有什么呢?(水),有多少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此时情况怎样?(紧急)应该怎么读?(稍快速)谁愿意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在这里,你除了用书下注解,还用了什么方法,读懂了这句话?是啊,除了看注释,我们还可以想象画面了解句子的意思,这真是一个好办法。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并说一说是什么意思?(5) 把第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2.学习第二句

5、(1)看到你的小伙伴掉进了瓮里,你是什么心情?(着急)此时你如果就在现场,你第一反应会怎么做?为什么?(2)文中哪儿写出了大家是怎么做的?出示:众皆弃去。皆弃去是什么意思?(都跑走了)都谁跑走了?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孩子们都跑走了,为什么呢?他们可能去干什么了?(害怕、避嫌、跑去叫大人)现在你知道“众”指的是哪些人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贴出:联系上下文)你看,这个“众”字的意思与前文那个字很像?“群”,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文言文多么奇妙啊。我们继续学习。(3)就在大家都惊慌失措,纷纷跑走的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光持石击瓮破之指读。结合书下注释,再看图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持击破)你来猜一猜,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就地取材,急中生智)?你用一个词语赞美他(机智)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对比一下,在其他小伙伴们都惊慌害怕的时候,他想到了这个办法,你还想用哪个词语赞美他?(沉着)掉进瓮里的小朋友此时正处于危险之中,所以此时司马光的动作应该很用力,很快,那应该怎么读?(多找几位同学,教师评价:我看出了你的用力,我听出了你想赶快救出小朋友等等)找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来做做这个动作,一起感受司马光的机智与沉着。(4)光持石击瓮破之的结果呢?“水迸,儿得活”(板书得活)看图,你怎么理解“水迸”?(往外涌的速度非常快。说明“瓮大水多”)这个“迸”字,又和前文的哪个字有联系?(

7、没)说说原因。这么多的水啊,此时你觉得跑去叫大人,跑去找棍子等方法可行吗?为什么(不可行,时间不允许)可见司马光是多么的机智!(5)读第二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二)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了解了文章的意思,你们读起来肯定更有味道。自己读一读。指名读。1.读课文你们知道吗?过去的文言文可是竖版排列的,像这样,你还能读出感觉吗?2.竖着排列文言文其实是没有标点的,有一个词叫“句读”什么叫句读呢?3.竖着排列,去掉标点(讲句读)最早,很多文言文都是用篆书写出来的,你还能有语气地读一读吗?4.竖着排列,去掉标点,变成篆书你们真了不起,连篆书都认识了,韩老师可得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那这篇小短文你们是不是都会

8、背了?那就试一试吧!(3) 背诵(四)讲故事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被世人传颂,他的沉着与智慧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下面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呢?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可以借助板书来试一试。1.看着板书讲这个故事2.借助邮票(讲故事)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3.借助雕塑(介绍景观)4.总结,出示多幅带有这个故事图片,学生选择一个讲给同伴听。三、总结:是的,这个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几乎是家喻户晓。1.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再次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有着众多精彩的文言文,希望你们用这些方法了解到更多的文言文。四作业学习一篇小短文。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曾经。诸小儿:小伙伴们。游:玩。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惟:只有。信然:真是这样。全文翻译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说说大意五板书司马光群儿戏一儿登跌没众弃去光持击破(机智沉着)儿得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