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1178425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0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材料一(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小结归纳 大学微积分l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大学阶段准备知识1、不等式: 引申 双向不等式:两侧均在ab0或ab0时取等号 柯西不等式:设a1、a2、.an,b1、b2、.bn均是实数,则有:2、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的常用结论1、若f(x+a)=f(x+b),则f(x)具有周期性;若f(a+x)=f(b-x),则f(x)具有对称性。口诀:“内同表示周期性,内反表示对称性”2、周期性(1)若f(x+a)=f(b+x),则T=|b-a|(2)若f(x+a)=-f(b+x),则T=2|b-a|(3)若f(x+a)=1/f(x),则T=2a(4)若f(x+a)=【1-f(x)】/【1+f(x)】,

2、则T=2a(5)若f(x+a)=【1+f(x)】/【1-f(x)】,则T=4a3、对称性(1)若f(a+x)=f(b-x),则f(x)的对称轴为x=(a+b)/2(2)若f(a+x)=-f(b-x)+c,则f(x)的图像关于(a+b)/2,c/2)对称4、函数图象同时具备两种对称性,即两条对称轴,两个对称中心,一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则函数必定为周期函数,反之亦然。(1)若f(x)的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a和x=b,则f(x)必定为周期函数,其中一个周期为2|b-a|。(2)若f(x)的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a,0)和(b,0),(ab),则f(x)必定为周期函数,其中一个周期为2|b-a|。(

3、3)若f(x)的图像有一个对称轴x=a和一个对称中心(b,0),(ab),则f(x)必定为周期函数,其中一个周期为4|b-a|。3、三角函数mLn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平常针对不同条件的两个常用公式:一个特殊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三倍角公式:万能公式:两角和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4、数学归纳法 数学上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它主要用来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例如:前n个奇数的总和是n2,那么前n个偶数的总和是:n2+n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数学归纳法证明方法是证明当n属于

4、所有正整数时一个表达式成立,这种方法由下面两步组成:递推的基础:证明当n=1时表达式成立递推的依据:证明如果当n=m时成立,那么当n=m+1时同样成立(1)第一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假设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2) 第二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验证n=n0时P(n)成立假设n0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3)倒推归纳法验证对于无穷多个自然数n命题P(n)成立假设P(k+1)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n)成立(4)螺旋式归纳法对两个与自

5、然数有关的命题验证n=n0时P(n)成立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Q(k)成立,能推出P(k)成立。5、初等函数的含义概念:初等函数是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常数经过有限次的有理运算以及有限次数函数复合所产生,并且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有理运算:加、减、乘、除、有理数次乘方、有理数次开方】【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6、 二项式定理:即二项展开式,即(a+b)n的展开式7、高等数学中代换法运用技巧倒代换把原式中的一个变元或原式中的一部分用另一个变元的倒数来代替,此种方法被称为“倒代换”法增量代换若

6、题目中已知xm,则引入辅助元x=m+a(a0),再将辅助元代入题中解题。此种代换方法称为“增量代换法”三角代换双代换:引入两个辅助元进行代换8、其他一些知识点(1)0不是正数,不是负数。是自然数。0是偶数,偶数分为:正偶数、负偶数和0(2) 正偶数称为“双数”(3) 正常数:常数中的正数(4) 质数: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否则称为“合数”。最小的质(素)数是2。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5) exp:高等数学中,以自然对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6) 在数学符号中,sup表示上界;inf表示下界(7) :表示恒等于(8) 0的阶乘是1.

7、阶乘是一个递推定义,递推公式为:n!=n(n-1)!因为1的阶乘为1,即1!=10!,故0!=1【第二部分】函数与极限常用结论(等价无穷小很重要) 其中,e为初等函数,又称“幂指函数”,e即根据此公式得到,e2.718一些重要数列的极限: 另一些重要的数列极限: 列举一些趋向于0的函数:柯西极限存在准则:柯西极限存在准则又叫柯西收敛原理。给出了极限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存在这样的正整数N,使得当mN,nN时就有|xn-xm|。这个准则的几何意义表示,数列Xn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数列中足够靠后的任意两项都无限接近。夹逼定理的两个条件:左右极限存在;左右极限相等【极限计算的

8、技巧总结(不包含教材介绍的方法以及公式):】(1)洛比达法则设函数f(x)和F(x)满足下列条件:xa时, f(x)=0,F(x)=0;在点a的某去心邻域内f(x)与F(x)都可导,且F(x)的导数不等于0;xa时,(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则 xa时,(f(x)/F(x)=(f(x)/F(x)(2)等价无穷小一般要将变量的取值变为趋向于0的代数式,如x,令t=1/x无穷小的概念:高阶无穷小:当=0时,如果(B/A)=0,就说B是比A高阶的无穷小低阶无穷小:当=0时,如果(B/A)=,就说B是比A低阶的无穷小如果(B/A)=K(K0,1),就说B是A的同阶非等价无穷小等价无穷小:(B

9、/A)=1,就说B为A的等价无穷小(3)斯托尔茨定理设数列单调增加到无穷大,则 (5) 求两个数列之商的极限,在两数列都具有高次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比较最高次项而忽略较低次项,该原理仅仅限于无穷数列,对于有穷数列不能直取。(6) 分母趋近于0,而分子不为0,其极限不存在或无穷 (8) 在计算极限题目中,若题目中同时出现、或者、时,令t=或(9) 在求极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n次项等高次项而无法解题时,一般可以通过借助进行消去高次项的运算,有的也可以使用泰勒公式。(10) 计算极限时出现出现或者的形式,应用泰勒公式计算。(11) 三个重要的结果(12)有的题目涉及递推公式、数列问题如:函数的连续性和

10、间断点问题(1)如何讨论并确定函数的连续性?若该函数是初等函数,则该函数在其定义域区间均连续若是一元函数,则可对其求导,其导数在某点上有意义则函数在该点必然连续(可导必连续)求助极限,函数在该点极限等于函数在该点函数值,计算时注意左右极限(2)间断点问题间断点的分类:(3)一致连续与不一致连续【第三部分】导数与微分法线斜率和切线斜率相乘等于-1(切线与法线垂直)反函数求导:反函数导数原函数导数=1或写成:常见的函数的导数(基础函数求导): :y=f(x)亦称为“零阶导数”(函数的零阶导数就是其本身)隐函数:F(x,y)=0,y=f(x)带入即可得到F【x,f(x)】=0,满足该恒等式即为隐函数

11、国际数学通用标记:易错点:求导时,不能将y与f(x)等同。二者导数未必一致【带有绝对值的函数该如何求导?】带有绝对值的函数脱掉绝对值符号后是一个分段函数,应当分段求导。特别应注意的是,分段点的导数严格来讲,应当按定义来求。【经典题型总结】(1) 设函数f(x)在x0时可导,且对任何非零数x,y均有f(xy)=f(x)+f(y),又f(1)存在。证明当x0时,f(x)可导。 证:令x=1,由f(xy)=f(x)+f(y)得:f(y)=f(1)+f(y),所以:f(1)=0 对任何x0,由题设及导数定义知, 高阶导数:(1)高阶导数的运算法则(2) 【浅谈高阶导数的求法】高阶导数求法一般包括6种方

12、法,即根据高阶导数定义求之;利用高阶导数公式求之;利用莱布尼茨公式求之;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之;用泰勒公式求之;交叉法,等等。定义法:运用求导公式,求导法则求导,n阶导数一般比较其规律性高阶求导公式:把高阶求导公式化为代函数之和,分别求之莱布尼茨公式求导:当所求导数的函数是两个函数的乘积时,宜用莱布尼茨公式求之。特别地,当其中一个函数的高阶导数为0,可以用此公式求之;两个因子中,其中有一个函数的各阶导数有明显的规律性时,可以用此公式。复合函数求导法:复合函数求导法则还可以推广到多次复合的情形。在求导时,能从外层向内层逐层求导,一直求到对自变量求导数为止。若存在单值反函数,常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13、,求其反函数的高阶导数。【名词释义】单值反函数:若对定义域每一个自变量x,其对应的函数值f(x)是唯一的,则称f(x)是单值函数。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函数值y,都有唯一的一个自变量x与之相对应,则此时称y=f(x)为单值反函数。泰勒公式求导法 证明题:证明一函数(隐函数)处处可导:则应先根据题意找出几个关键的点,然后根据导数的基本公式:进行判定证明f(x)=a,即证F(x)=f(x)-a=0(3)部分初等函数的高阶导数 一阶导数:切线斜率 二阶导数:曲线曲率关于曲线凹凸性的两个定理及应用【经典题型总结】X=f(t)Y=tf(t)-f(t)(1)设 f(t)存在且f(t)0,求 (2)函数的二阶导数等于原函数,求该函数表达式(3) f(x)、g(x)都可导,且满足:f(x)=g(x)、f(x)=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