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248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书的好处,是 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 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 ,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A. 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B. 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C. 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D. 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2、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路人皆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语境中没有涉及“野心”的问题,故应选“尽人皆知”。“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涉足”:指人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图。语境是说“一个酷爱读书、博采众长的人”,故应选用“涉猎”。“鹦鹉学舌”: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根据“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可知语境中没有说模仿别人的意思,故应选用“鹦鹉学舌”。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

3、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B.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D.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

4、辞手法的一项是”,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题干给出的选择的依据,即没有使用“借代”。B项,“孤蓬”借喻远行的朋友。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A项,“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借代修辞手法。“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阕”代指长安宫阙。“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C项,“环佩”,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D项,“御苑”代长安。点睛: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

5、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把思念托付给明月,让那皎洁的月光带着问候飞向那身处远方的亲人。B.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固然喜欢独处的生活,但是也不拒绝来客,今有好友来访,心中也是满心喜悦。C. 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

6、笑不自量”。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暮色降临,月光浮起,微霜点点,远行之人投进旅店,以缓解那行路的颠簸、前程的忐忑。【答案】D.4. 杜甫的七律阁夜已被打乱语序,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岁暮阴阳催短景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天涯霜雪霁寒宵 夷歌数处起渔樵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杜甫的七律阁夜已被打乱语序,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七律排序题。当律诗首句不入韵时,前三联一般都会对仗,剩下不完全对仗的一联,便是尾联,与尾联平仄一致的一联

7、,是颔联。根据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的原则,句的尾字押“ao”韵,应排在诗的二、四、六的位置。根据中间两(颔联、颈联)必须对偶,仄起平收的要求,句不对偶,排除A项。严格对偶,排除B项。再依据律诗同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反,隔联的相连两句相同的要求,句的平仄不对,排除D项。故本题选C项。点睛:格律诗的诗句排序方法:绝句类语序题归纳总结偶数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不押韵第三句不能押韵,仄声不入韵,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同,三四句相对一般由景入情入理,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整首诗意境要和谐。做题的最后一个步骤,一定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意境来判定选择。律诗排序归纳总结找韵脚,偶数句必须押韵,三五七句

8、不能押。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为平声。找对偶。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仄起平收。看平仄。律诗同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反,隔联的相连两句相同。(规律:二三六七句的平仄相同,一四五八句的平仄相同;首联平仄与颈联平仄相同,尾联平仄与颔联平仄相同)看内容。律诗前四句一般写景叙事,后面四句议论抒情。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沿用乐府旧题,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 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

9、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柳宗元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C.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D. “歌”“吟”“行”一般为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题干要求选择是“表述有误”。B项,“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的评价,不是柳宗元的评价。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賞,先世

10、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年十数齡,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彼轻生何足语,会求其人屠狗间,”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给。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年,此公目痛,或不能视。予窈

11、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予大粱,至数千言。言“予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属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秫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且八十,妻倍孝谨。一老仆,樵以供两嬬妇,糠豆不赡,祖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市石,撒南陵令碑其

12、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 讽:劝说B. 事卒不济 卒:仓促C. 工为诗 工:擅长D. 比至,欲省盛母 比:等到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盛此公祖上不是特别富有,但是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B. 盛此公关心国事,富于担当精神。当他认为这个世道将要有动乱后,他表示要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当今形势的看法。C. 盛此公宁可双目失明,也要读书饮酒。在我遵父命与他结交后,他曾给我写了一封信,谈及我的前途并恳请我为他书写墓碑。D. 盛此公去世后,

13、我在山东为他设置了灵牌位来哭祭他,并想办法慰问照顾他的亲人。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2)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3)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9. 文章结尾说“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导致盛此公人生结局悲惨的原因。【答案】6. B 7. A 8. (1)那些研制经学的书生哪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可以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2)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前往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3)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白,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

14、虚妄的吗! 9. 交友不慎,家产被骗;于世不合,处境孤单;不得赏识,失意无聊;疾病缠身,目疾致盲。【解析】6.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卒”:最终,副词。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

15、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不费指数量很多,不可计量。形容富有。所以选A项。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