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4233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5课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浙美版(2014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引领者:教材分析:本课是浙美版第九册第五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匠心设计图案的装饰和美化。在生活中,美的花布、美的服装、美的鞋帽,把人们打扮得更加漂亮;美的卧室、美的家具,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民族纹样是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概括、夸张、变形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图形,使其纹样、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人们称它为“经化妆、打扮出来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和谐、稳定、整体和庄重的美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的构成要素及设计方法,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民族纹样的表现形式,学会用民族纹样装饰生活用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采用概括、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设计生活用品中的民族纹样。难点:能运用民族纹样对生活用品进行设计,体现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4K画板、夹子、丁字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思辨导入激发兴趣欣赏图片探究新知学生实践感悟体验欣赏图片巩固新知教师

3、示范作品赏析实践创作巩固新知展示评价提升技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课前准备:聆听爱我中华一、思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我国一共有多少民族?56个,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哪些习俗及特点?考考你:出示图片(汉族、少数民族服装)如何区分民族服装?汉族(大众化)、少数民族服装(服装、头饰的变化)(从造型、图案、色彩入手)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啊!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概括、夸张、变形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图形,称为“民族纹样”。让我们走进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出示课题: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二、欣赏感受,了解民族纹样的构成。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不

4、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1美在变化与统一。(1)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小围兜上有什么纹样?纹样是怎么构成的?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局部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区别、统一是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征。没有变化,则单调乏味和缺少生命力;没有统一,则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和谐与秩序。(2)出示:彝族刺绣肚兜。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肚兜上有什么纹样?纹样是怎样构成的?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引伸二

5、方连续、四方连续。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代表喜庆、豪放;黑色代表庄重、高雅;黄色代表和平、尊贵。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用什么颜色搭配的?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是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以一根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对称又称“均齐”,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平衡则侧重在变化中求统一。3美在对比与调和。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对比富有冲击力,可以加

6、过渡色来调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三、大胆尝试,实践创作1小组讨论:学习袋中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2尝试着用黑色记号笔快速地在小纸上勾勒出民族服饰中出现的纹样。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样式。学生了解服装中的图案、造型、色彩的特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魅力。使其纹样、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人们称它为“经化妆、打扮出来的图形”。四、欣赏图片,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把民族纹样运用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1课件出示:民族风的服装、包、鞋。教师:你发现设计师是如何对民族纹样的元素进行组合设计的?

7、体会:民族纹样使服装、鞋、包更漂亮。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传统的民族纹样为现代生活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和风采。五、教师示范,突破教学重、难点。1.拓印法表现民族纹样。2.微视频进行教师示范展示。六、优秀学生作品赏析。(1)同学们的作品参照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有局部变化,美在哪里?(2)变中求整,平中求奇。小结:这些设计作业中的纹样都来自于同一幅贵州蜡染中的民族纹样。七、实践创作,巩固新知。民族生活馆马上要开馆啦!1请同学们利用民族纹样的元素为一件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交流设计意图)2单独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八、展示评价,提升技艺。展示

8、学生的作品,和同学们交流民族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2评一评:小组快速讨论,小组长上台给最欣赏的五幅作品贴上星星。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你能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吗?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民还给我们带来了新疆葡萄干,大家课后可以来尝一尝。九、课外拓展。民族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少数民族分布图,外出旅游的向导、指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了解民族纹样的内容和形式,为下一步设计解决技法难点

9、。 通过欣赏作品,观摩示范,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增强创作自信,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学生尝试设计,感受应用民族纹样的趣味性,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了解民族纹样,领会美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型。民族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装点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纹样的特点并运用于生活中。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反思教学总结如下: 一、生动、自然的生成课堂教学生成效果的关键是预设,从中融入了教师对学情及教材的理解,及可能出现的

10、问题与学生课堂反映情况的综合考虑,是对千百种教学生成的可能性掌握。课堂教学正是在一次次的试教与日常教学预设中生成。试教的过程真的很辛苦,某一个环节的改动,整个教学过程都将受到影响。如在试教时的导入环节,由于教师的语言引导不够准确到位,学生往往回答不出你所期待的答案,教师的语言缺乏激情,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及课堂气氛。是啊,教学中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只有用心才能入情入境。二、及时、有效的示范 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师的舞台,也是学生发挥想象的天堂。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微视频和现场示范,及时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展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创作要领。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作业辅导

11、经常是老师所忽视的,其实从中产生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学生创作的环节,我有意向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修改和点评,将构图、线条、色彩等内容充实其中,既符合美术课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三、多元化、丰富的评价新课程倡导在美术课堂要注重多元化评价。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课的评价贯穿课的始终。在课的起始,“观图思辨”、课中“作品赏析”、“教师魔术小示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带着任务的学习,让孩子们更有创作的欲望与热情。为孩子们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纹样而欢呼雀跃!整节课老师用形象生动地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结合师评等多元评价,如:你画得比老师还好!你真是天才小画家!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四、“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学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教师最难以把握与调控的目标。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巧妙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中引导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个民族纹样?为什么?是将情感的再次升华,潜移默化地强调了生活与艺术的结合、渗透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拓展了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正如,全国特级美术教师候令所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每节课中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断的学习探索,遗憾才会越来越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