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414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20191104023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阶段测试高二生物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尿素、激素、纤维素等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中B.图中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C.图

2、中与最主要的区别是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D.图中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分别位于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脑干、下丘脑 D.下丘脑、脑干5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

3、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环境进入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6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D图中表示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7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导致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

4、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8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5、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9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记忆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BT细胞与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CT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分泌免疫活性物质D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0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11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截止到2016年5月,我国累计报告艾滋

6、病患者和感染者81万多例,预防艾滋病迫在眉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C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HIV抗体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12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

7、生长13.下列叙述中,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 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B. 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C. 将成熟的香蕉放入未成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D. 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子果实14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作用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浓度时,生长素就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C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

8、图1中的胚芽鞘将直立生长15.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1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 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17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9、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斗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18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和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分泌减少D幼年时激素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19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

10、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20. 图甲和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甲的E点C图乙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乙中G点种群数量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21.下图表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和调节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A为

11、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B.寒冷刺激时,激素B、C分泌增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C.血糖浓度变化时,激素D的分泌只受下丘脑的调控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合成、分泌的激素E增加 22.右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B结构属于效应器,结构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C用A刺激结构,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属于反射活动D用B刺激结构,能通过向中枢传递神经冲动2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在婴幼儿群体中流行的传染病。肠道病毒侵入婴幼儿机体后,可能发生A.肠道

12、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快速增殖 B.吞噬细胞对病毒进行摄取和处理C.B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 D.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25.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为保证计数的准确,应该A取样液之前,轻轻振荡锥形瓶,使酵母菌均匀分布B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C先盖盖玻片

13、,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显微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以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第卷(非选择题 共45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6小题,共计45分。26(8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 (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 ,D代表 ,丙分泌的激素C的生理功能是 ,从而使血糖浓度 (填“升高”或“降低”)。(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 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

14、度的稳定。(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 (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 病。27.(7分)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请回答: (1)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内变为 电位,这是由于 造成的。(2)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 (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3)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为 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可的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 (器官)功能减退。(4)研究表明,通过植入生物电装置刺激迷走神经,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的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