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103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广西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试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区2018年4月高三年级考前模拟联合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字史料和口述史科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

2、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图,经也;文,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西方也有图像学研究这一学术门类,致力于研究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和“本质意义

3、”,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还考证图像本身的真伪,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也提供了可能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切图片、实物、影视作品,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比如研究中国古代礼学,主要依据的是文字资料,缺少直观性。幸而古代礼学中有礼图传统,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五代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提供的是礼器的图像,南宋杨复的仪礼图,提供的是仪节的图像。如今借助真人演绎,应用3D数字技术,进行录影,更进一步改变了古代图像的静止状态,使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图像史料中的岩画是记录人类想象力的最早证据。在非洲大陆,现保存了一千万幅岩画,其中有些动物题材的岩画已有两万七千年的历史。岩画中除动物之外还

4、有各种人像,或从事狩猎,或从事生产,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原始记录。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也有三条连续性的人面岩画分布带,总长四千余公里,这些岩画呈现了甲骨文、金文的雏形,可与上古神话相对应,证实中国史前出现过太阳崇拜,成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源头,弥补了先秦典籍的缺失。年画也是一种图像史料。木版年画从宋代形成到明末清初大规模普及并流传至今,已逾千载,中国年画产地约有二十处,翻版刻印的地区则难以确数,年画题材广泛,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折射着民间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摘编自陈漱渝文学史料的鉴别与考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扩大研究者的视野,王国维

5、提出用考古资料与传统典籍文献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B为了达到“立体释古”,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第四重证据。C西方虽然也有图像学研究,但致力于研究图像的其他方面,并没有把图像作为史料来研究。D由于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人面岩画分布带的发现,证实了太阳崇拜最早出现在中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围绕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介绍了我国近现代考证学的发展历程。B文章以南宋郑樵的通志论证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C文章举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之例说明图像史料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D文章以非洲大陆现保存的千万

6、幅岩画的内容阐释了岩画是图像史料中最重要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在研究历史中重视对图像史料的研究考证,就不会存在对实物史料的鉴定见仁见智的现象。B民族学、民俗学中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非文字材料,都可以作为第三重证据用来研究历史。C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D年画包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折射着民间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因此年画也是图像史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南横街肖复兴南横街是一条老街。金代在北京建都,南横街的地理位置,正对着当时皇城之东的宣

7、华门。都城建立之后,南横街成了与北面的通往广安门的骡马市大街相平行的东西两条主干道。南橫街,就是在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鼎盛期应该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南横街,从来不是一条商业街,而是一条文化街。这之后也就是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时期,这条老街周围住着那么多的有识有志的知识分子。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地区,一条街道,如果有了文脉的积淀,是可以延续的。但是,延续是有条件的,那便是这个地区这条街道在时代变迁中的地理位置,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匹配。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地理相关联的宣南文化,在民国时期逐渐衰退。到了北平沦陷期和北平解放之后,南横街已经完成了从文化街到贫民街的转型。一条老街的文脉就此

8、消失殆尽。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时的南横街已经败落,甚至与和它平行的骡马市大街都无法相比了。骡马市大街因有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商业发达,常常是车水马龙。而南横街上那些香火鼎盛的寺庙,和那些曾经往来无白丁的会馆,都已经沦为人口密集的大杂院。那时在南横街有周家两兄弟,冬天里卖的烀白薯非常出名。在老北京,烤白薯是最平民化的食物了,便宜,又热乎。民国时,徐霞村先生写北平的巷头小吃,提到他吃烤白薯的情景。夸张地用了“肥、透、甜”三个字,真的是很传神,但还有一种煮白薯的吃法,今天已经见不着了。在街头支起一口大铁锅,放上水,把洗干净的白薯放进去,一直煮到把开水耗干。因为白薯里吸进了水分,所以非常的软,甚至绵绵得

9、成了一摊稀泥。老北京人又管它叫做“烀白薯”。烀白薯的皮,有点儿像葡萄皮,包着里面的肉简直就成了一兜蜜,一碰就破。因此,吃这种白薯,一定得用手心托着吃,那劲头和吃喝了蜜的冻柿子有一拼。那时候,周氏兄弟俩,把着南横街东西两头,各支起一口大锅,所有走南横街的人,甭管走哪头儿,都能够见到他们兄弟俩的大锅。别看卖的只是这么个简单的吃食,对白薯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和烤白薯有区别。一定不能要那种干瓤的,不然烀出来的白薯,就没有喝了蜜的意思了。周氏兄弟选择的是麦茬儿白薯,或是做种子用的白薯秧子。老北京话讲:处暑收薯,那时候的白薯是麦茬儿白薯,是早薯,收麦子后不久就可以收,这种白薯个儿小,瘦溜儿,皮薄,瓤儿软,好

10、煮,也甜。白薯秧子,是用来做种子用的,在老白薯上长出一截儿来,就掐下来埋在地里。这种白薯,也是个儿细,肉嫩,开锅就热。而且,还有一条,便宜。当然,关键的是,只有这样的白薯烀到最后留在锅底的,才能够带蜜嘎巴儿。过去卖烀白薯的都这样吆喝:带蜜嘎巴儿的!这个“蜜嘎巴儿”。指的是被水耗干挂在白薯皮上的那一层结了痴的糖稀。民国有竹枝词专门咏叹这个“蜜嘎巴儿”:“应知味美惟锅底,饱啖残余未算冤。”那是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子的最爱。如今的南横街,风光更是不再。不要说与历史上鼎盛期相比,就是和我二十年甚至十几年前去那里相比,都难以看到它的旧貌了。面目皆非的南横街,如今最有名的,一是悯忠寺,一是小肠陈。悯忠寺,原来

11、不在南横街上,而是在街北里面。南横街的拆迁,让悯忠寺显露了出来。小肠陈以卖卤煮出名,不过,它的老店并不在这里。每次路过小肠陈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当年把着南横街东西两个街口卖烀白薯的周氏兄弟。或许,是让小肠陈桃代李僵,替换他们兄弟俩的位置吧,让人们别把过去关于这条老街残存的那一点儿记忆完全斩断灭绝。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交代了南横街的悠久历史及其文化地位,然后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南横街的变迁历程。B文章重点描述了南横街从文化街转型为贫民街后的历史风貌,为文章结尾抒情、议论做好了铺垫。C“包着里面的肉简直就成了一兜蜜,一碰就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2、写出了烀白薯皮薄、甜腻的特点。D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烀白薯,说明烀白薯在我童年时留下了深刻印象,突出了我童年时生活的艰辛。5结尾写到“让人们别把过去关于这条老街残存的那一点儿记忆完全斩断灭绝”,文中写了南横街哪些“残存”的“记忆”?(5分)6阅读全文,探究“南横街”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142亿人,家长翻倍。要是算上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老师们,被裹挟进“作业”洪流中的成年人,称得上浩浩荡荡。中国基础教育负担过重,几乎成为全民痛点,以至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

13、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解决不可的“民生短板”面对“痛点”,教育界一直在想办法,比如重庆教育局刚刚出台新政:学校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试点每周无作业日。这些年,教育界隔三差五便会有数瓢凉水泼向沉重的课业负担,却效果不明显,甚至火上浇油。比如:小升初统一考试取消了,名校选拔却偷偷考上奥数、英语了;学校减负了,社会上补课考证热却在飙升,培训班四处“占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负担不降反升原因何在?终点高悬着应试大锤,“谁减负谁倒霉”啊!教师们一边诉苦一边留下如山的作业,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陪娃爬“山”。令人遗憾的是,亿万家长亿万娃,耗费心力做的这一切,却可能是无用功。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

14、,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教育者再不转身,再不警醒,就不只是误人子弟那么简单了。(摘编自靠什么纾解“作业压力”)材料二:(摘编自2017年中国中小学生写作压力报告)材料三: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存在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的问题。课时多、作业多、课程多、教辅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休息少、活动少等现象导致部分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实行“减负”政策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作业减少了,心理负担却没有减轻;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老师与家长们不敢轻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等等。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生负担背后关联的是一系

15、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包括教育评价方式、招生考试制度、学习模式和学习范式、教育公平等等。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需要系统的变革,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全面地得到发展。(摘编自我国中小学课业压力仍繁重)材料四:芬兰人崇尚“少即是多”的理念。他们认为,学习占用的是儿童生命中比较关键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并开发其创造力。为了弱化同学之间竞争,使中小学生远离压力,芬兰中小学生普遍没有课后作业。即便是高中生,每天作业最多也不会超过30分钟并且没有补课的习惯。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

16、的阅读条件,芬兰的中小学生们经常在课后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据“国际学生能力测评计划”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突出。这与学校在课余时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所营造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密不可分。大部分日本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需要完成名为“自由研究”的特色作业。它包括手工制作、社会调查、自然观测等。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网站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自由研究”的题目、如何开展研究,书店里也有各类相关图书和图册出售。秋季开学后,日本中小学会举办“自由研究展”,展示学生自制的大型海报。在马来西亚,家长也很少让孩子参加补习或者特长班。真正吸引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的是参加“制服团体”。“制服团体”包括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是马来西亚中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