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054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一中2019届高二年级第三次统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13题。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可以说这是传记文学研究者们的共识。但是,在对真实的具体理解上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大分歧的。也就是说,传记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历史史实作为叙述和描写的依据,既不能杜撰任何人名、地名,也不能随意改变人物关系、传主的人生经历,离开了历史真实就谈不上传记文学。任何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无中生有的虛构,都可能使传记文学失去真实而改变其写作的性质。对于这一点人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人们是有争论的。从史学意义上讲,传记文学的叙迷要求符合历史真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传记文学与一般的史学不同,它在把握宏观历史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微观历史的挖掘,它所

3、叙述的重点不在于传主人生的一般成就,而在于最能反映传主性格特点的细节的挖掘和描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那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细节总是非常模糊或者鲜为人知,虽然有关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微观的历史史实的阙如与模糊,这就应该由想象来填充和弥补。“想象”既可以从现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展开翅膀飞翔,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翱翔。就传记文学来说,由于其史学的基本属性,作家既不能为传主添加事实上传主没有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也不能对传主的经历作任何的改动,他所能做的就是将传主参与的事件过程具体化

4、、详细化,其艺术想象也只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作家根据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晴天,他可以结合传主当时的心情和季节,可以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或者“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而姿态各异的云”。在传记文学中,作家不仅要在具体事件中细致地描写传主的动作、表情、谈话、场景氛围,而且还要充分揭示传主此时此刻的情感波动、内心感受、沉思默想乃至潜意识、回忆、联想、憧憬、错觉、幻觉、梦境等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然而,传记文学作家虽然可以搜集到一些史实材料,但是他所能得到的这方面的材料实在是少而又少,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就是空白,永远不可能满足写作的需要。这时,这些空白就应由想象

5、来填朴。传记文学的想象之所以没有走向那种天马行空的相当自由的境界虚构,是因为其想象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史料基础之上,并且应该与那个特定情境中传主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就是说,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传记文学可以展开想象对所描写和叙述的对象作补充性的想象和推测。所以,传记文学的想象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借用闻一多的一句话,传记文学作家的想象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摘编自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记文学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社撰和篡改,否则就会消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在这点上,人们并没有多大分歧。B.虽然人们对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尚存争议,

6、但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是容许适当虚构的。C.传记文学和史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相比较而言,前者关注微观历史的挖掘,而后者则在于遵循历史真实,把握宏观历史。D.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无论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文献资料多么丰富,也难以囊括其人生的重要细节,这就需要想象来弥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记文学中的“想象”,既可以以事实为依据,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这取决于事件具体化和详细化的需要。B.如果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阴天,那么作家不能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C.无论是语言动作描写,还是神态心理描写,要做到细致和充分,作家需要借助想象来

7、完成,因为可用的史实材料非常有限。D.传记文学虽然可以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展开想象,但又不能像虚构那样天马行空,可见,其想象空间并不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哈金森工厂一文中,作者多次使用档案材料和他人的回忆内容,这是为了使传记文学的叙述尽可能符合历史真实。B.在从文自传中,沈从文描写了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人事,这是为了提高传记的文学色彩而添加的一些传主经历。C.弗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说要“把马克思的伟大形象不加修饰地重新塑造出来”,体现了传记“戴着僚铐跳舞”的想象特点。D.在项羽本纪中,在叙述兵败垓下这一史实时,司马迁描写的“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8、视”,属于传记中的想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程公许,字季与,叙州宣化人。嘉定四年举进士,调温江尉,未上,丁母忧。服除,改隆州,未上。会金人犯阆中,制置使桂如渊遁,三川震动,朝廷擢李墓代之,辟公许通判施州。时诸将乘乱抄劫,事定自危,以重赂结幕府。大将和彦威怀金宝以献,公许正色却之,彦威惭而退。吴彦者,缄僧牒于书尾以进,公许卷还之而责其使,闻者畏服。嘉熙元年,御史杜范劾执政李鸣复,无果,鸣复坐政府自若。公许轮对,言:“志士仁人,逆君威,犯众怒,不过为陛下通耳目而已。今也授以职而弃其谏,是自裂朝廷纲纪,自蔽陛下耳目,遂使居是职者虽被亲擢,

9、言不得行。臣恐自此同类沮失,各起遐心,陛下愈孤立无助矣。”权礼部侍郎,差充执绥官。郑清之以少保授宫观官,侍讲幄中,批复其子士昌官职。盖士昌尝以诏狱追逮,或云诈以死闻,清之造阙,泣请于帝,故有是命。公许缴奏:“士昌罪重,京都人众多,奸宄杂糅,恐其积习沉痼,重为清之累;莫若且甄别起用士昌,少慰清之。”帝密遣中贵人以公许疏示清之。公许自缴士昌之命,清之日夜于经筵短公许牛。清之再相,公许屏居湖州者四年。后清之授稿殿中侍御史陈垓以劾公许,参知政事吴潜奏留之,帝夜半遣小黄门取垓疏入。后二日,二府奏公许不宜去,朝廷寻授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而公许已死矣。遗表上,帝嗟悼,进龙图阁学士致仕,赠宣奉大夫,官其后。

10、公许冲澹寡欲,晚年惟一僮侍,食无重味,一裘至十数年不易。家无羡储,敬爱亲戚备至。(节选自宋史程公许传)注缴:驳回。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之造阙 到去B.清之日夜于经筵短公许公 护短,辩护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连接,这里指跟随D.叔文实工言治道 擅长,善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重赂结幕府 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B.今也授以职而弃其谏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遂使居是职者虽被亲擢 天下匈凶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D.重为清之累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6.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吴彦者,缄僧牒于书尾以进 B.清

11、之造阙,泣请于帝C.帝密遣中贵人示清之以公许疏 D.何面目以归汉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母忧”又称“丁母艰”,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B.“经筵”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C.“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长官,辅佐长官尚书掌管户部事务。D.“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中的“天汉”是汉武帝的庙号之一,是汉武帝在位时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志士仁人,逆君威,犯众怒,不过为陛下通耳目而已。(2)帝嗟悼,进龙图阁学士致仕,赠宣奉大夫,官其后。(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二)古代

12、诗歌阅读(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淮浦忆司空文明(唐)李端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注】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出为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颈联的意思。(4分)(2)本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要求全做,每空1分)(8分)(1)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2)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13、桃花源记)(3) ,四弦一声如裂帛。 (自居易琵琶行)(4)自经丧乱少睡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6) ,山岳潜形。 (范仲淹岳阳楼记)(7) ,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三、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113题。有光其人朱桂英周有光出身于常州的名门世家,曾祖父一边为官,一边筚路蓝缕创办手工工业,不本遭遇时代厄运。周有光的一生,也遭到了时代的剧烈冲击,厄运与转机相伴而来。十岁时,周有光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苏州人说

14、,一定要上大学;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大学不行,一定要留学”的观念。经过严格、艰难的连续六天考试,周有光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在这里,他不仅打下了学术基础,也切身体会到了欧美的先进制度。在走入校门前,他不会穿西装,拍报名照片时闹出了把领带、领结一起系上的笑话。西方大学注重通识教育,他主要学国际贸易方向的经济学。周有光在友人、媒体、公众面前娓娓而道大学期间获得的种种方法论和经验时,百年后的国人很难不产生惊讶、羡慕的表情。1925年的五卅运动,使得很多参与其中的中国学生和老师为了表态而离开圣约翰大学,周有光也在其中。新办的光华大学收容了周有光,他在这里读了两年,毕业后去杭州教书,同时参加银行的工作。1937年8月13日,被誉为“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爆发。正在做银行工作的周有光,常常跟来访的人谈起他死里逃生的一件事。一颗从天而降的航空炸弹落在他身边,气浪将他掀到一条沟里。待他起身之后,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