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039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17—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B卷)试题(无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皖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 高一语文一. 基础知识(3*6=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惫懒 (bi)讪讪(sh) 扪参历井(shn)B錾银(zn) 两靥(yn) 桌帏(wi)拗他不过(ni)C蹙缩(c)歆享(xn)榫头(sn)吮血(shn)D咨嗟(ch)盥沐(gun)贾人(g)间或一轮(jin)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

2、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4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 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A舒服 费用 愕然 B舒心 用度 愕然C舒服 用度 悚然 D舒心 费用 悚然5现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慧眼”卫星研发团队克服一项项理论的、技术的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娟的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作品,以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的角度写出了独一无二的新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高铁这张“国家名片”遭遇黄山、武夷山等“世界遗产”,以及大熊猫、朱鹘等重量级“国宝”,风驰电掣的大动脉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果园里硕果飘香,田地里玉米金灿灿,我们送走了七月流火的时光,迎来了红叶妖娆、白云苍狗的金秋时节。“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名单公布后,一些原本不在“985211”高校之列的大学,纷纷弹冠相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

4、现,归根结蒂要靠人才、靠教育。A. B. C. D. 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D安徽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老人与海(故事梗概)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

5、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飘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

6、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幅大鱼骨架。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

7、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7、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4分)(1)“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2)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3分) 8、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文意回答。(3分) 9、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如何理解? (3分) 三默写。(8分)10千呼万唤始出来, 。11剑阁峥嵘而崔嵬, , 。12一去紫台连朔漠, 。13丛菊两开他日泪, 。14 ,不尽长江滚滚来。15 ,此时无声胜有声。16沧海月明珠有泪,

8、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7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答: 18“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9分)中国的月亮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

9、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

10、,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松树本身不够美,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11、。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

12、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纱”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读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19为什么说“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3分)答: 20为什么说“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3分)答 21阅读第三节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