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4016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一、选择题1.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A.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B.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C. 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D. 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1848年”“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可知这种理论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其产生的前提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生活贫困,故A正确;BC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故BC错误;D是马克思的主观努力

2、,故D错误。2.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等。这说明巴黎公社A. 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 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C.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D. 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原则【答案】D【解析】由材料“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 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可知巴黎公社实行的是人民掌权的无产阶级民主,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巴黎公社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故B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故C错误。3.首都彼得格勒

3、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幅,举行示威。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这一抗议活动A. 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B. 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C. 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D. 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参加者和口号可以看出,这场抗议活动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要求,应该是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故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这应该是两个政权出现之后,临时政府掌权遭到反对,工人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A选项强调的是二月革命的影响,与材料信息

4、不符;B选项不符合题意,沙皇政府早在二月革命就已经被推翻;C选项表述错误,材料描述的示威游行本身就是一种和平取得政权的方式,而非暴力。4.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3月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这次“政局变动”使俄国A.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次“政局变动”是二月革命。紧扣题干时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俄国政局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答案为B项;A项违背史实,二月革命后俄国继续参加

5、一战,排除;C项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项是全俄苏维埃二大,时间不符,排除。5.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的图片资料。这一主题应该是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C.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D.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等历史事件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故A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故B项错误;CD也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事件,不是主题,故错误。6.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

6、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A.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 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胡志明所说的涉及到越南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在此会议上由于中国的努力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1953年提出的;C项是1971年恢复的;D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7.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

7、,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A. 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 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时,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缅甸人逐渐消除了对中国的恐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B符合题意;中缅关系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C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故C不符合题意;D是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8、上提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1972年、1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签订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各阶段外交事业发展的成就。“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于1978年,排除B;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l955年召开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排除C;不结盟运动兴起于l96

9、1年,l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2001年中国加入WT0,排除D。9.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A.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B.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D.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是二十世纪70年代,A项错误;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项错误;1964年中法建交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但不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C项错误;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加紧控制西欧,为对抗美苏,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法国总统戴

10、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新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10.197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问了中国。“基辛格这次访问是在越南战争刚刚停止,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的“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是指A. 越南停战并实现了南北统一B. 中日两国关系在敌对中取得突破C.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D. 苏联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对抗【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调整对外战略,结束越南战争,并缓和同中国的关

11、系,故C正确;1875年越南战争结束,1979年越南南北统一,故A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改善,排除B;1955年苏联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对抗,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1.自2013年,中方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 全方位B. 区域化C. 结盟性D. 一体化【答案】A【解析】从题目可知,以上活动涉及金融、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

12、位,故A项正确。是全球化全方位的外交活动,故B项错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C项错误。中国外交活动强调的协作,而不是一体化,故D项错误。所以选A。12.改革开放以米,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友好关系;中国同欧洲、美洲等的关系也展开新的画卷。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A. 贯彻结盟外交的方针B. 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C. 注重扩大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交汇点D. 积极参与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及非洲,欧美国家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中国注重扩大同世界其他国

13、家利益交汇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的体现就是不结盟,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已经开始逐渐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新时期更是淡化意识形态,所以不会为了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而开展外交活动,故B项错误;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指参加联合国相关组织机构,相关活动,在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下进行外交活动,材料没有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13.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 导

14、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答案】D【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显示出第三世界国家强劲的生命力及联合国大会中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参与,这都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民主化进程,故D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并未发生质变,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项错误。14.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

15、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A. 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B.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C. 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D. 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A项,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时冷战已结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1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对外方针的提出A. 表明西欧国家力图摆托美国的控制B. 是美苏争霸重心转移的产物C. 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转变D. 受到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欧洲人的欧洲”、“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