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83924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4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4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角度1思想内容类明常识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

2、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定考向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2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情感。6探究诗歌的思想情感。熟技巧1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2大思维方式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依据诗中的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的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二是依据诗

4、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情感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含的情感,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蕴含的情感,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含的情感,写景的重在分析景所蕴含的情感。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 2 步答题规范步骤一: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5、。【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读懂诗歌】秋日的一天,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忽然喜笑颜开。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环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解题思维】第一步:审仔细审题,明确鉴赏的对象和要求。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题目要求结合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步:感整体感受,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窦

6、员外是地方小官,在京城长安崇德里置了房产,新居落成,邀请好友刘禹锡前去观赏,作者便写了这首贺诗。诗歌一、二两句写自己前去观赏新居时的闲适愉悦心情,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新居周围的美丽景色;五、六两句是写新居内栽种了松树和芍药,由此可见主人的高雅品味;最后两句是夸赞主人也是作者自指,大意是:不要说案头摆放了很多文书,坐于其间的却是一个像我一样充满诗情雅致的人。第三步:抓抓住关键词,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抓住“案”和“诗人”等几个含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关键词,诗歌尾联是作者情感的总结,作者把自己与友人并提,不仅表明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也不乏羡慕之情;同时,作为贺诗,也表达出了对主人的恭维之意。【答案】赞

7、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鹂:一种鸟。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解析】由注释可知,这是白居易遭贬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此前不久,

8、被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阴云未散,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答案】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闷的情绪。(2017黄冈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晚泊

9、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注】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通读全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抽样1:前两联中的“几千里”“始见”表达出诗人见到香炉峰的无限惊喜之情;第三联“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向往归隐的情感。阅卷点评抽样1:对这首诗的层次切分不到位,只抓住了前三联,归纳出了“惊喜之情”和“向往归隐的情感”两点,只能给4分。抽样2:对诗歌内容把握不准,对诗人情感的表达理解有误,“对

10、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准确,只能给2分。抽样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纵情山水的闲适之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和日暮“闻钟”后的无奈之感。规范答案: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增分指导: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是诗人“晚泊浔阳望庐山”所见所闻所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始见香炉峰”,可见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中的“空”字,又表达出不见高人的惆怅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26612150】送人游岭南戴叔伦少别华

11、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赠黄鲁直徐积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别情,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戴诗的别情有着清新明快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诗人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描绘了一幅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岭南风光,这虽是一首送别诗,却无离别忧伤之情。徐诗的别情流露出低沉感伤、深切留恋的情调。诗歌通过未见时思念之深、既见时又觉时光短促、离别后寻访之苦,表达出二人心意相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的留恋之情。角度2观点态度类明常识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

12、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定考向常见的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这首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熟技巧1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2规范答题三步骤观点:表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