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3693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0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pdf(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18 年春季学期年春季学期 3 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诚信誓言: 我以我青春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诚实守信,成绩真实。 起誓人: 第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 13 题。 说“孝”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 “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 “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 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 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 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 在中国具

3、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 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 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 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 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 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 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

4、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 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 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 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 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 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 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人们安守本分,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 只有诚实善良, “不杀人” , “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 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

5、代取代之后, 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 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 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 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 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 如 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 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 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

6、成为修身的 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 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 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 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 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 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 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

7、中国人。 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 关系中。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 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 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 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8、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 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 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 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

9、,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 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 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 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 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 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

10、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 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 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 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 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 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 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 支撑起了只 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 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 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

11、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 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嘭” 她望向门口, 是妈妈进了家门。 看见她坐在地上, 妈妈吃了一惊: “还不睡?” 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 “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 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 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 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 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

12、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 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 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 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 从两边走过。 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 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 冲她温柔地笑。 长大以

13、后, 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 “哒 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 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 “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 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 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

14、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 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 她苦笑了一下。 良久, 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 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 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 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远处,是被

15、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 我不走了。” 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 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 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 年 10 期)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 的忙碌和迟到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 B“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 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一

16、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明“她”对过去那种简单却幸福的 生活的怀念。 C文章插叙了小时候一家三口挤在不足五十平米小房子里的温馨故事和妈妈开家长会时 “她”等待只属于妈妈的自行车和老布鞋的情节,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 主题。 D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 然纸上。 E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生动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代 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 5.标题“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6.文中划线句子“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 吗?明明是最亲的人, 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