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

上传人:想****。 文档编号:11783436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01知识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宇轩在线资源中心 精品资料,持续更新,学生教师上课必备。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编稿:翟秀红 审稿:陈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经纬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知识清单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元代中书省权势过重。 2.过程:1380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_, 六部分理朝政,对皇帝负责。3.影响:进一步加强_,弊端日益显露。内阁的出现 1.内阁的建立 废相使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设_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出现“_”。后地位提高。2.内阁的职能及权力处理政务;参与决策;起草票拟。3.内阁的地

2、位 并非法定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大小完全取决于_。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政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 _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负责上传下达,_均由皇帝一人裁决。这不仅提高行政效率,且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_空前加强。参考答案:宰相制度的废除丞相 君主专制 内阁的出现殿阁大学士 内阁 皇帝军机处的设立 南书房 军国大事 君主专制要点精析要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高清课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

3、强】00:02:2800:08:191.原因: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宰相权力扩大。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2.目的: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3.废除: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4.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高度。【典型例题】【例题1】(2016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期末)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

4、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C.票拟制度化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君主专制制度。题干中朱元璋设置了四辅官制度,目的在于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背景在于明朝初年,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丞相,A项符合题意;B项说明明朝丞相权力过大,是明初废丞相的背景之一,而不是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C项是在内阁成立之后;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答案:A【例题2】 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

5、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信息是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B废丞相,造成各部门之间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主旨。材料说明罢相后国家大权落在一人手中,各部门互相监督,效率较高,统治稳固。A项与材料无关,B、D两项与材料不符。故选C。答案:C要点二:运用表格掌握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类别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内阁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品级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地位

6、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但未置官署明宣宗以后可以“票拟”对奏章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众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清军机处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拟旨,传达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典型例题】【例题1】(2015 山西太原高考模拟)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和清初的内阁。结合材料,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谕旨有“封还执奏”之权,说明内

7、阁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而清初内阁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说明了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例题2】【高清课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00:36:4100:39:3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军机处下,军机大臣虽位极人臣,但只能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所能做的只不过是简单的“依样画葫

8、芦”的工作而已。 答案:D 要点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结果及深远影响 1.结果 特点:措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既继承了前期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决策权发生了变化:由外朝转向内廷,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内容详尽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结果: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相权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和走向极端。2.影响和作用积极方面:有

9、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如修筑长城、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如生产工具和农作物品种的推广等。 消极方面: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要求受到严重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

10、文化的进步。【典型例题】(2015 北京丰台高考模拟)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变。中朝、内阁、军机处都是皇帝任命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亲信组成决策或参考机构,来削弱外朝宰相或行政机构的实权,从而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选B。答案:B思维拓展: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个集合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制度是就中央决

11、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中央重大事务的决断权由皇帝个人掌握。中央集权制度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正确掌握历史概念是学好历史的重要前提。从这个历史概念出发,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皇帝的权力、中央的权力或地方的权力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生了变化。中央权力被削弱,加强的往往是专制主义;地方权力被分散,加强的往往是中央集权。与皇帝权力、中央机构权力、地方机构权力变化有关的政治制度都可以看作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分制度或子制度。 2.产生的原因:经济基础: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而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

12、会秩序,组织社会生产。上层建筑:中国国土过于广阔,集权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统一。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3.演变过程:战国提出;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从秦汉到隋唐,主要起进步作用,北宋时开始产生明显的消极作用,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已经占主导地位。在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而到明清大臣只好跪着了。这鲜明地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演变趋势。 4.评价:【高清课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00:22:1600:34:5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1) 政治上,由于其统治力量强大,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力的增强。 (2)经

13、济上,由于国家干预管理经济,故有利于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各地经济的交流。 (3)文化上,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发挥巨大作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 (4) 管理上,有相当严密和完备的制度、机构和规章,运作得当则有相当高的行政效率。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1) 基本上是人治,权大于法,易滋生腐败。(2)缺乏监督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易造成管理上的僵化,加剧行政问题。(3)机构庞大而重叠,职责不分,人员冗滥,办事效率低,易出现推委搪塞或走形式的状况。(4 )国家干预经济和文化,对经济文化的自由发展有压制的作用。【典型例题】【例题1】(2016 江苏赣州期末)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

14、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B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例题2】皇权与相权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