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1783407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概念: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具有 性、 性。 3.组成 (1)溶质 : 的物质。可以是 ,也可以是 . 或 。 (2)溶剂: 的物质。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 等也可以作溶 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 叫做溶剂,如果有一种 是水,一般把 叫做溶剂。 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 溶液。 一种或几种另一种均一 稳稳定 均一稳稳定 被溶解固体液体 气体 能溶解其他物质质 水 汽油酒精 量多的一种 水 水 4.用途 (1)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通常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在实验 室或 化工生产中,常常把固体配成溶液来使用。

2、 (2)溶液对动 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 料一般是溶液,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5.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和 的性质。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 的溶解性 。 溶质质溶剂剂 不同 不同 二、溶解时时的吸热热或放热现热现 象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 象,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如 溶于水。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 象,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如 溶于水。 3.有些物质溶解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 溶于水。 三、乳化现现象 1.乳浊液 (1)概念: 分散到 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 、不 ,时间长 了出现分层现 象。 2

3、.乳化 (1)概念:洗涤剂 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不再 ,所形成的乳浊液 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应用: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 的水洗掉。 NH4NO3 NaOH NaCl 小液滴液体 均一稳稳定 分层层 稳稳定性 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纯净 物。 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粒子间隙中的过程,因为 粒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 和。 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溶质与水发生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 不再是加入的原物质,而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影响物

4、质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除此以外还与 温度、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溶解热与化学反应热有区别,如生石灰与水放出的热量是化学反 应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的热量是溶解热。 知识识点一、溶液的组组成与性质质 【典例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更进一步 在实验 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 速率。试从微粒的角度说明溶质在溶液中是怎样存在的,由此说 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5、? D 答案:溶液中溶质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在溶液中构成反应应 物的微粒接触面积积大,反应应速率快。 【名师师点拨拨】 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 1.溶液的成分:溶液是混合物,从宏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从微 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构成。 2.溶液的特征:从宏观上看,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从微观上看,溶质 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并且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识点二、物质质溶解时时的吸热热或放热现热现 象 【典例2】如图所示,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后,观察 到U形管中液面左端上升、右端下降,该物质可能是( ) A.食盐固体 B.

6、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硝酸铵固体 D 变式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用来研究物 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水会结结冰,烧烧杯底和木板粘住 硝酸铵铵溶于水吸热热 石蜡融化,烧烧杯底和木板脱离 氢氢氧化钠钠溶于水放热热 【名师师点拨拨】 解答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与气体压强的综合题时,要理解引起 气球或液面变化的原因是压强的变化,压强的变化是由密闭容器内热量 的变化引起的,然后分析密闭容器中引起热量变化的原因。如浓硫酸、 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也放热;硝酸铵溶于

7、水吸热 等。 知识识点三、乳浊浊液与乳化现现象 【典例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 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水冲洗杯子上的果汁 更进一步 洗涤油污的方法有哪些?原理上各有什么不同? B 答案:洗涤涤油污污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理各不相同。用汽油洗涤涤是溶解 油污污;用洗洁洁精洗涤涤是乳化油污污;用热热的纯纯碱溶液洗涤涤是与油污发污发 生化 学反应应。 【名师师点拨拨】 乳浊液经“乳化”后形成的并不是溶液,仍是乳浊液,因为“乳化”只是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溶液中的

8、溶质是 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溶剂中。 易错错点1 对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及性质认识质认识 不清 1.(2019怀化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某无色液体放置一段时间 后未出现分层现 象,则该 液体一定是溶 液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易错错点2 误误解乳化作用的原理 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洗涤剂 除去油污的原理是( ) A.在洗涤剂 的作用下,油污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 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 使油污蒸发变 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 使油污分

9、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D D 【易错错提醒】 1.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一般从是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和一种 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两方面来判断。 2.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是使原本不相溶的油与水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浊 液,而不再分层,并不是洗涤剂与油脂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的也不是 溶液。 1.(2019临沂中考)把少量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 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 ,不会出现浑浊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实验

10、 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C C 3.为验证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某同学设计 了如图实验 。该同 学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 粘在烧杯底部的塑料片脱 落,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固体 D.无法确定 4.乳化在工农业 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乳化 现象的是( ) A.碘溶于酒精中 B.用汽油洗去机器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洗去碗上的油渍 D.用水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C C 5.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 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均一、稳定的液 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作溶质,但 不是固体。 硫酸铜铜 蒸馏馏水 酒精(或其他合理答案) 6.同学们为证 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 了如下部分实验 : 实验 实验 实验 (1)各实验 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 。 (2)通过实验 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 是 。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 与实验 进行对比,实验 的烧杯中需加入 和 。 蓝蓝色 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50 mL冷水0.5 g块块状硫酸铜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