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83105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苏州-解析版中考数学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的结果是 A4 B1 C D【答案】B。【考点】有理数乘法。【分析】利用有理数运算法则,直接得出结果数。2ABC的内角和为 A180 B360 C540 D720【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得出.3已知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16 000 000km2,316 000 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3.61106 B3.61107 C3.61108 D3.61109【答案】C。【考点】科学记数法。【分析】利用科学记数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得出结果。4若

2、m2326,则m等于 A2 B4 C6 D8【答案】D【考点】指数运算法则。【分析】利用指数运算法则,直接得出结果,。5有一组数据:3,4,5,6,6,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6B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5,5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5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6,6【答案】C【考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析】平均数=,众数6, 中位数5。6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之和是 A9 B12 C13 D15【答案】B。【考点】不等式组。【分析】解不等式组可得,其间所有整数解之和是3+4+5=

3、12。7已知,则的值是 A B C2 D2【答案】D。【考点】代数式变形。【分析】。8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方程(其中a为常数,且)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 C等于 A B C D【答案】B【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析】连接BD, 在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且EF2,BD=4在中,BD=4, BC5,CD3, 满足是直角三角形.所以.10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5,0),直线与y

4、轴交于点B,连接AB,a=75,则b的值为A3 B C4 D【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分析】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分解因式: 【答案】 。【考点】平方差公式。【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直接得出结果。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AC、BD相交于点O若AC6,则线段AO的长度等于 【答案】3【考点】平行四边形对角互相平分的性质。【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互相平分的性质,直接得出结果13某初中学校的男生、女生以及教师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若该校男生、女生以及教师的总人数为1200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校教师共有 人【

5、答案】108【考点】扇形统计图,频数。【分析】该校教师共有14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次根式,分式。【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和分式,直接得出结果。15已知a、b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答案】-1。【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a、b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16如图,已知AB是O的一条直径,延长AB至C点,使得AC3BC,CD与O相切,切点为D若CD,则线段BC的长度等于 【答案】【考点】圆的切线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连接OD, 则.由AC3BC有OC=2BC=20B.在直角三角形CDO中, 根据勾

6、股定理有17如图,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ABCADE,AB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考点】相似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分析】由AB2AD又而由, ABC是等边三角形知ADE也是等边三角形, 其面积为.作FGAE于G,BAD45.BACEAD60EAF45,所从A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而设AG=FG=h. 在直角三角形FGE中E60,EG=1-h ,FG=h18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3),ABx轴,垂足为B,连接OA,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线段OA、AB分别交于点C、D若AB3BD,以点C为圆

7、心,CA的倍的长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 (填“相离”、“相切”或“相交”)【答案】相交【考点】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分析】要看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只要求出圆半径和点C到x轴的距离即可.这都要求求出点C的坐标.因为点D横坐标与点A相同为,纵坐标由AB3BD=3可得为1. 点D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像上,所以由.又易知直线OA为,所从点C的坐标为,CA=16-8,圆半径为20-10。而小于20-10则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相交。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

8、时用2B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19(本题满分5分)【答案】解: 【考点】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分析】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 计算:20(本题满分5分) 解不等式:21(本题满分5分)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答案】解: 当时,原式=【考点】分式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分析】利用分式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直接得出结果。22(本题满分6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A90,BCBD,CEBD,垂足为E (1)求证:ABDECB; (2)若DBC50,求DCE的度数【答案】(1)证明: ADBC, 在和中 ABCDEF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

9、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要证明,已知有对直角相等和组对边相等,只要再证组对角相等即可,而由于AD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从而得证. (2)由和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经过等量代和变形可求得.24(本题满分6分)如图所示的方格地面上,标有编号1、2、3的3个小方格地面是空地,另外6个小方格地面是草坪,除此以外小方格地面完全相同 (1)一只自由飞行的小鸟,将随意地落在图中所示的方格地面上,求小鸟落在草坪上的概率; (2)现准备从图中所示的3个小方格空地中任意选取2个种植草坪,则编号为1、2的2个小方格空地种植草坪的概率是多少(用

10、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答案】解: (1) 小鸟落在草坪上的概率为 【考点】概率。【分析】(1) 自由飞行的小鸟随意地落在图中所示的方格地面上共有9种可能, 落在草坪上有6种可能, 因而得求.(2)列举出所有情况,看编号为1、2的2个小方格空地种植草坪的概率是多少. 25(本题满分5分)如图,小明在大楼30米高(即PH30米)的窗口P处进行观测,测得山坡上A处的俯角为15,山脚B处的俯角为60,已知该山坡的坡度i(即tanABC)为1:,点P、H、B、C、A在同一个平面上点H、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PHHC (1)山坡坡角(即ABC)的度数等于 度; (2)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

11、.1米,参考数据:1.732)【答案】【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 由tanABC,知ABC=300 (2) 欲求A、B两点间的距离, 由已知可求得PB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而知AB=PB26(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O并延长CO交于O于点D,连接AD (1)弦长AB等于 (结果保留根号); (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 (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答案】解: (1) 【考点】垂直于

12、弦的直径平分弦, 直角三角函数, 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三角形外角定理。 【分析】(1) 由OB2,B30知(2) 由BOD是圆心角, 它是圆周角A的两倍, 而得求.(3) 同解法.27(本题满分8分)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以AB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P是半圆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A、PB、PC、PD (1)如图,当PA的长度等于 时,PAB60; 当PA的长度等于 时,PAD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以AB边所在直线为x轴、AD边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A即为原点O),把PAD、PAB、PBC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坐标为(a,b

13、),试求2 S1 S3S2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a,b的值【答案】【考点】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直径垂直平分弦,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分析】(1)因为AB是直径,所以, 要使PAB60即要PAB30即要PA=AB=2. 要使PAD是等腰三角形即要PA=PD或AD=PD, 要使PA=PD要点P在弧APB的中点,此时PA=2;要使PA=PD,利用辅助线DOAP交PA于G,交AB于O,易知从而用对应边的相似比可得.(2)要求2 S1 S3S22的最大值,只要先把S1、S2、S3用a,b表示, 再根据PE2=AEBE得到a,b间的关系式,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概念求得。28(本题满分9分)如图,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