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2992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一、选择题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下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与差异性C. 整体性 D. 阶段性2.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 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答案】1. C 2. B

2、【解析】【1题详解】该经济区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故反映整体性的特征,选C。【2题详解】经济区域的划分以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为原则,选B。3.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调节大气成分 D. 含蓄水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没有森林则水土流失严重,有森林则水土流失减缓,故反映了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其他功能通过材料不能体现,据此选B。4.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水能 风能 生物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太阳能 潮汐能A.

3、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提供的能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属于非可再生性能源,其他为可再生能源,据此选A。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km,天然落差1324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 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海拔高度大 河流流量大 水位季节变化大 河流落差大 水库移民较少A. B. C. D. 6.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减轻旱

4、涝灾害威胁 增加年径流量 改善枯水期水质 提高地下水位A. B. C. D. 【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河流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水量丰富,二是落差大。图中该河段虽然是温带大陆气候,然而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贺兰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大;从材料中可知该河段落差较大,据此选A。【6题详解】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河段水量具有调节作用,使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区域和缓,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枯水期水量增加,水质得以改善;河流的年径流量的大小主要和河流补给状况有关,因此上游梯级开发对年径流量没有影响,据此选D。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7. 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水系分隔 土质黏重 气候潮湿 交通落后A. B. C. D. 8. 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 )A. 人少地多,沃野千里 B. 水网密集,河湖众多C. 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 地球变暖,热量充足9. 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取代东北地区的鞍钢成为全国的“钢都”,原因是( )A. 大型铁矿的发现和开发 B. 高质廉价的劳动力充足C. 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 D. 市场的需求不断

6、扩大【答案】7. A 8. A 9. C【解析】【7题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流分岔多。在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地季风气候影响下发育了土质黏重的红壤。而选项中交通落后不属于自然条件,其余均是自然条件。为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据此选A。【8题详解】长江三角洲耕地破碎,无法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属于精耕细作的自给化农业。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可以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因而有全国“粮仓”之称,选A。【9题详解】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所处位置优越,水路运输方便;从国外进口的铁矿材料省去了进一步的运输。长三角地区没有大型铁矿,这里劳动力素质较高、不廉价。宝钢是全国的“钢都”,全国市

7、场的扩大不是钢都位置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据此分析选C。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0.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11. 对l985年和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10. A 11. C【解析】【10题详解】城市规划中,人口稀少的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不宜设置过密的固定商

8、业网点。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和规模要与之相适应。这样,城市交通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参考资料。而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要考虑力学、美学和环境学等因素,计算水域面积、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都无需考虑人口和交通因素。据此分析选A。【11题详解】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各功能区的分布、组合,而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构成的地域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土地利用的变化。交通流量变化与车辆增减有很大关系,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较小。洪涝、降水等自然现象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关系更远。据此分析选C。下图汽车产量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9、,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D.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13.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A. 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 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C. 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 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14.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B.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C. 发达的经济

10、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D. 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答案】12. B 13. D 14. D【解析】【12题详解】汽车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钢铁和石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美国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汽车工业不仅仅与国土辽阔有关,更重要的是公路里程。据此分析选B项。【13题详解】日本的能源和燃料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口国,其工业分布集中,但投入并不少。水能丰富,但是汽车工业并不是动力导向型的工业,所以动力投入并不多,日本特别重视科技的投入,使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日本的科技发达,

11、人才密集,这是其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据此分析选D。【14题详解】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大。据此选D。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5. 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气象预报16. 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B. 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C. 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D.

12、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答案】15. A 16. C【解析】【15题详解】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尤其是动态事象的追踪、数据获取等,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属于动态追踪获取数据,是RS的基本功能,选A正确。【16题详解】“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采集火灾的过后的过火地区,燃烧情况统计,可以在GIS上测算面积,并进一步指导应该怎么植树造林,C正确。起火原因和起火地点有人为和自然,都属于偶发、不规律现象,特别是人为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发前没有相关数据,

13、故排除A和B;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应利用RS,D错误。17.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A. B. C. D. 【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主要结合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形成,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和恢复植被分析,选D。下图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的草业畜牧业 加工

14、业耦合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 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 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A. B. C. D. 19. 东北地区牧业发展重点是( )A. 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B. 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C. 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D. 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答案】18. A 19. A【解析】【18题详解】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图该模式优点包括: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据此选A。【19题详解】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