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2974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孔子认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只要把不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就能“名正言顺”,天下太平了。该观点A. 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向B. 说明孔子竭力赞同政治改革C. 揭示当时社会发展中弊端D. 包含着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而孔子幻想维持奴隶制度,排除A;孔子渴望回到旧制度中,排除B;材料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弊端,排除C;由“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天下太平了”,可见包含着构

2、建有序的统一思想,故选D。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元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古代科技没有走向落后,故可排除A;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专制政策使得一些不受统治者重视的思想学派走向衰微,体现出统治政策影响了文化走向,故选B;在秦汉以

3、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的发展应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不导致其衰落,故可排除C;D项说法不准确,儒家思想在汉初没有占统治地位,故可排除。3.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A.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B. 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C. 以完成儒学哲学化为基本出发点D. 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服务于封建统治,为封建统治构筑了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理学以达到服务于封建统治的目的,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将儒学思辨化,但不

4、是以完成儒学哲学化为基本出发点,故C项排除;宋明理学是以服务于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故BD项错误。4.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 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 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 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 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并

5、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故A错误;16、17世纪西方还没有进入民主社会时期,故B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故C错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伽利略和牛顿的学说都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这说明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故D正确。故选D。5.上清帝第四书指出,“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夫以不更化则危亡之急如此,能更化则强盛之效如彼,言之岂不易哉?请以土耳其、日本言之。”这反映出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A. 论证以变法图自强的必要性B. 批判革命党人主张的荒谬性C. 阐述社会自

6、然进化的必然性D. 把土耳其日本作为效法榜样【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康有为的“皆由体制尊隔之故”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在分析中国落后原因时,将“体制”作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康有为认为专制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故选A。康有为支持君主立宪制,没有革命党人主张的荒谬性,排除B;CD不是康有为的主旨,排除C。6.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 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 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

7、腐朽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 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与认识到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无关,排除B。李大钊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没有改变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的绝对化倾向,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而不是重新确立文化自信,排除。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7.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

8、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A. 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B. 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C. 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D. 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可知,19世纪末海外知识分子翻译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有利于知识分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传播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BC项错误。【点睛】“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

9、”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熟练掌握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就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8.“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B.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C.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D. 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由此可以看出

10、孙中山主张用民生主义来改良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终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由材料“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可知孙中山认识到了存在的弊端,只是认为“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没有揭示其根源,故B项排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可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关注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这些反映的

11、本质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是世界性的C. 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D.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及的四个事例均是根据本国国情和现实形势发生的变化而制定的改革方案或革命道路,体现了立足本国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伟大人物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2、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10.2010年是袁隆平先生的80华诞,下面是温家宝给他的贺信(节选):“隆平先生:您好!许久未见面了,甚念。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由此可知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A. 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B. 使中国人民从温饱走向小康C. 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D

13、. 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贺信内容“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可以看出赞赏了袁隆平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故B项正确。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并没有解决,材料只是涉及到对世界产生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故A项错误。B项错在“小康”,应排除。C项夸大了袁隆平的科技成就的作用,应排除。11.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

14、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B. 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C. 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D. 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交流还没有展开,故AC错误;材料信息反映出普罗泰戈拉和孔子思想存在相近性,即两人均把研究对象放置于人世间,体现人文精神,故B正确;两人思想在当时均非主流思想,故D错误。1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之后,拒绝了在朋友帮助下可以获得免刑的机会。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并认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

15、惩罚是出于无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B. 民主制度存在局限C. 司法裁决失去了民心D. 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答案】A【解析】“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反映了遵守法律是苏格拉底的道德准则,说明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故A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民主制度存在局限,而是说明苏格拉底的遵守法律的个人准则,故B错误;关于苏格拉底的司法裁决是由雅典公民决定的,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雅典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故D错误。故选A。13.15世纪学者曼内蒂说:“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有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然后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据此可知,曼内蒂A. 倡导宗教信仰自主性B. 表达了新兴阶层的价值取向C. 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D. 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最高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5世纪学”“这个世界是由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借助神威阐扬人文主义精神,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借助“神”来宣扬人文主义,没有体现出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