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2969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一)国学片段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我是小助手1. 矩步引领:昂首阔步。矩步,迈着方步。引领,伸着脖子。2. 俯仰:低头抬头。3. 廊庙:朝廷和祠堂,指家国大事。4. 束带:整理衣冠,表示恭敬。5. 矜(jn)庄:端庄严肃。 6. 徘徊:欲进又止、小心谨慎的样子。7. 瞻眺(zhntio):高瞻远瞩。瞻,仰视。眺,远望。我是小翻译心地坦然,昂首阔步,正大光明地面对家事国事。衣冠严整,恭谨庄重,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考考你的智慧1. “徘徊”应该读作( )。 A. pi hui B. pi hu2. 在“俯仰廊庙”一词中,“庙”的意思是( ) A.供祖宗

2、神位的处所 B. 供神佛或历史名人的处所 C. 庙会3. 比较“徘徊瞻眺”和“独自徘徊”这两个词,“徘徊”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弘扬传统文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震,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做官之前,杨震教书为生,教出了不少人才,所以人们尊他为“关西夫子”。五十岁时,杨震被推荐当官,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当官,官至太尉。他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为官清廉,办事公正,赢得世人的称赞。杨震五十二岁的时候,从荆州赴东莱郡当太守,途中路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当荆州刺史时推荐提拔起来的官员。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当天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悄悄来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见状,就对这位门生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

3、解我,为什么会这样呢?”王密回答说:“没关系,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认真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了,羞愧地拿着金子赶紧离开了。后来,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后,就公开宣布不再接受别人的私下拜会。杨震一生为官,公正清廉,他的子孙也是粗茶淡饭,安步当车。老朋友中有位年长者提醒杨震,劝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却不以为然地说:“让后代被人称作清官的子孙,这个馈赠不是很优厚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知”典故,它随时警醒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二)国学片段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我是小助手 1. 孤陋

4、寡闻:学识浅薄,见闻有限。 2. 愚蒙:愚昧糊涂。 3. 诮:责备,讽刺,嘲笑。 4. 谓:称为,叫做。 5. 语助者:语言表达中起辅助作用的词,指后面的“焉哉乎也”。我是小翻译我学识浅薄,见闻有限,愚昧糊涂,只有等候被圣上责备、嘲笑了。我的学识,不过就是知道“焉、哉、乎、也”这几个语助词而已。考考你的智慧1. 写出“孤陋寡闻”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者说自己孤陋寡闻,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B. 作者说自己孤陋寡闻,是一种自谦的表现。C. 作者说自己孤陋寡闻,是一种自负的表现。3. “语助者”就是语言表发中起辅助作用的词,除了“焉

5、、哉、乎、也”,你还知道哪些语助者?写在下面横线上。 弘扬传统文化一夜白头梁武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登上皇位后,非常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却苦于找不到一本适合皇子们的启蒙读物。为了让皇子们识字学文和练习书法,梁武帝曾命人从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中选出了一千个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让皇子们认真描摹练习。但这么多字杂乱难记,梁武帝觉得要是将这一千个字编成一篇文章,那就太好了。周兴嗣饱读诗书而又才思敏捷,是梁朝有名的才子。梁武帝非常赏识他,请他将这一千个字编成一篇不但押韵而且有思想意义的文章,以便皇子们学习。周兴嗣受命回家,仔细端详这一千个字,想着怎样把它们像珍珠一样穿成一篇美文。他先将这一千个字一遍遍地排列组合,推敲斟酌,但都不太满意。夜深了,他推门走出屋外,看到天地一派祥和,宇宙无限浩瀚,顿觉才思泉涌,如有神助。他赶快回到屋中,拿起笔边吟边写,终于在雄鸡报晓之时,完成了千字文。第二天早上,周兴嗣将千字文献给梁武帝。梁武帝赞不绝口,立即下诏刻印出版,并且要重赏周兴嗣。周兴嗣到朝堂谢恩,梁武帝和满朝文武看见他都大吃一惊,原来周兴嗣竟然在一夜之间鬓发皆白。千字文气势雄浑,文采飞扬,四言一韵,琅琅上口,成了我国最有文采的古代蒙学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