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82968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2.理解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掌握垂直的定义及性质;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4.能依据对顶角、邻补角及垂直的概念与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要点梳理】知识点一、邻补角与对顶角1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要点诠释:(1)邻补角的定义既包含了位置关系,又包含了数量关系:“邻”指的是位置相邻,“补”指的是两个角的和为180(2)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而且是“互为”邻

2、补角(3)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4)邻补角满足的条件: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 对顶角及性质: (1)定义: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相对)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要点诠释:(1)由定义可知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2)对顶角满足的条件:相等的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一角的两边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3. 邻补角与对顶角对比: 角的名称特 征性 质相 同 点不 同 点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 有一个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

3、顶点;都是成对出现的. 有无公共边;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只有2对;邻补角有4对. 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而成;有一个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高清课堂:相交线 403101 两条直线垂直】知识点二、垂线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要点诠释:(1)记法:直线a与b垂直,记作:; 直线AB和CD垂直于点O,记作:ABCD于点O.(2) 垂直的定义具有二重性,既可以作垂直的判定,又可以作垂直的性质,即有:CDAB2垂线的画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通过直角三角板来画,具体方法是使

4、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所画直线就为已知直线的垂线(如图所示)要点诠释: (1)如果过一点画已知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时,指的是它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能在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上(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为垂线段3垂线的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要点诠释:(1)性质(1)成立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有且只有”说明了垂线的存在

5、性和唯一性(2)性质(2)是“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实际上,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线段有无数条,但只有一条最短,即垂线段最短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应用其“最短性”解决问题4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从已知条件中找出垂线段或画出垂线段,然后计算或度量垂线段的长度【典型例题】类型一、邻补角与对顶角1如图所示,AB和CD相交于点O,OM平分AOC,ON平分BOD,试说明OM和ON成一条直线。【答案与解析】解: OM

6、平分AOC,ON平分BOD(已知), AOC=2AOM,BOD=2BON(角平分线定义)。AOC=BOD(对顶角相等),AOM=BON(等量代换)。AON+BON=180(邻补角定义),MON=AON+AOM=180(等量代换), OM和ON共线。【总结升华】要得出OM和ON成一条直线,就要说明MON是平角,从图中可以看出AON是MON和平角AOB的公共部分,所以只要证明它们的非公共部分相等,即AOM和BON相等,本题得证。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2:14:l,求【答案与解析】解:设1x,则24x OE平分BOD, BOD212x 2+BOD

7、180,即4x+2x180, x30 DOE+COE180, COE150又 OF平分COE, COFCOE75 AOCBOD60, AOFAOC+COF60+75135【总结升华】涉及有比值的题设条件,如a:bm:n,在解题时设,这是常用的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的补角是一个锐角,有3人在计算时的答案分别是32、87、58,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求的度数【答案】解法1: 的补角是一个锐角, 是一个钝角,即90180, 由已知三人计算出的答案分别为32、87、58,可知 解法2:由题意可知是一个钝角,即如果,那么,不满足;如果,那么,不满足;如果,那么,满足,所以此人计算

8、的答案正确所以【总结升华】在处理数学问题中的误选答案问题时,常采用验算法,如本题的解法2:先利用假设求出相应的的度数,再验证是否正确3.(1)如图(1),已知直线a、b相交于点 O,则(1)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2)如图(2),已知直线a、b、c、d是经过点O的四条直线,则图(2)中共有几对对顶角(不含平角)?几对邻补角? 【答案与解析】解:(1)2对对顶角,4对邻补角。(2)将图(2)拆分为下图: 通过观察图形不难发现a、b、c、d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而由(1)知:每个交点处有两对对顶角,有四对邻补角,对顶角的对数:(对);邻补角的对数:(对)答:图中共有12对对顶

9、角,24对邻补角【总结升华】本例分析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直线的移动,将直线相交于一点转化为直线两两相交这样移动,可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因为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每个交点处有两组对顶角,故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n(n-1)对对顶角,2n(n-1)对邻补角。举一反三:【变式】(2015青岛模拟)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 ,1的对顶角是 【答案】 2和 4; 3.由图形可知,1的对顶角是3,1的邻补角是2和4类型二、垂线4下列语句:两条直线相交,若其中一个交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空间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四

10、个角,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解此题必须严格按照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及垂线的性质“过平面内任意一点,即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任意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来作判断。正确;正确,过任意一点都可以作;对于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成立,因为空间内,当这点在直线上时,过这点并非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错误;错误,必须是两个邻角相等,如下图:【总结升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垂线的性质时要把握其中的本质要求:关于垂线的定义: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只需看它们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是否有一个角是直角,两条线段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关于

11、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任意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条性质说明了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性质中的“任意一点”可能在这条已知直线上,也可能在这条已知直线外。举一反三:【变式】在铁路旁有一城镇,现打算从城镇修一条和铁路垂直的道路,这种方案是唯一的,是因为( )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两点之问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C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同时垂直同一条直线,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D 提示:注意区分直线性质与垂线性质 5. (2015春会宁县期中)如图,1=30,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求

12、2、3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由题意得:3=1=30(对顶角相等)ABCD(已知)BOD=90(垂直的定义) 3+2=90即30+2=902=6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垂线,对顶角、邻补角注意:由垂直得直角【高清课堂:相交线403101 例4变式(1)】举一反三:【变式】如图,若OM平分AOB,且OM ON,求证:ON平分BOC.【答案】解:如图,OM平分AOB 1=2又OM ON 3=902由图可得:4=180223=18022 (902)=9023=4 ON平分BOC6.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1)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

13、,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AB上分别画出点P和点Q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路上距离M、N两村庄都越来越近?在哪一段路上距离村庄N越来越近,而离村庄M越来越远?(分别用文字表述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答案与解析】解:(1)过点M作MPAB,垂足为P,过点N作NQAB,垂足为Q,点P、Q就是要画的两点,如图所示(2)当汽车从A向B行驶时,在AP这段路上,离两个村庄越来越近;在PQ这段路上,离村庄M越来越远,离村庄N越来越近【总结升华】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过A点作ADBC,垂足为D点【答案】解:如图所示 【变式2】点P为直线外一点:点A、B、C为直线上三点,PA4 cm,PB5 cm,PC2 cm,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 ( )A2 cm B4 cm C5 cm D不超过2 cm【答案】D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