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935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17—18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溪二中高2017级(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表明: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应走入历史纵深,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 。习近

2、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

3、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

4、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指导意义。 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产生了“汉学”,众多学者精心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纠正了许多错误。学者们在研究中探索和掌握了一系列严密的搜集、排比、分类以及识别文献资料的方法,为保护和

5、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心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B只有深入理解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C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D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四个维度的阐述属于并列关系。B文章立足历史纵深,彰显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立场。C在阐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事实论证。

6、D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典籍,既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政治和文化的本领。B为了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汉字形成了符号系统。C书面语言相同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D清代的“汉学”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而著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赶 牛李娟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

7、土给刨的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铁丝和帐篷棚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紧紧卡住,进退不得。只好拼命左右扯扭挣脱。只听“嘶啦”一声,棚布被牛角挂烂了一尺多长。我急了,拽住它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根本钻不过去嘛!除非把我们的帐篷整个拖走。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这才挣脱出去。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吧!”铁丝断了,整面棚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了光。我又惊又怒,顺手提起把铁锨就追。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

8、狂奔。我把它从房子后面追到房子前面,又把它从房子前面追到房子后面,整整追了两圈。直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房子兜圈子毫无意义。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朋友们而去。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铁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给她汇报情况。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在沙依横布拉克,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有啥好玩的,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后来我妈把柴禾堆中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禾棒子通通挑出来,篱笆一样围在后面。还以为这样一拦,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了更大的

9、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来-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而且牛一多,一挤一搡,房子破得更快,帐篷后面补了又补的棚布更是被那些枝枝条条戳得千疮百孔。“又是你们!”-我妈从天而降,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又是你们几个-”你看,她把它们的模样儿记住了-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看见我妈,一起拔腿就跑,一模一样的七八头,跑在一起极为壮观,其尾巴还通通笔直地竖起,一片旗杆似的。我妈追了一趟子,实在忍不住了,就笑了起来,回头冲我大喊:“你看它们的尾巴!”然后斗志全消,提着棒子捂着笑痛的肚子回家去了。我外婆眼花耳背,搞不清楚房后的动静,只负责屋前。只要有牛在屋前拉屎,就举着拐棍去打。我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牛粪又不是什么

10、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干牛粪用来烧火呢。后来时间久了,发现那些牛简直是故意的-它们走到哪儿都好好的,都不拉屎,全都留到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才解决,这不明摆着欺侮人吗?该赶。于是这差事就留给天天闲着没事干的外婆了,也好让她老人家经常活动活动。结果,外婆人老迟钝,拖着拐棍颤悠悠追了半天,再颤悠悠回来时,牛已经比她先到,早就在那里等了半天了。然后又当着她的面,再拉一堆。更气人的是晚上。外面窸窸窣窣,牛影憧憧,拱着衣服架子舔着塑料篷布。(那个角落堆过几百公斤粗盐,它们可能在舔盐)塑料布可不像帆布或木板,稍微一动,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再加上牛朋友“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折腾的人一夜不得安宁。真是的,也不

11、知是谁家的牛,晚上居然不管(后来才知道只有小牛才圈养的),夜夜来我们家帐篷门口的干燥地面上露宿过夜。我的床板恰好搭在帐篷前侧,估计我的脸和它的脸相距不到一尺,只是中间薄薄地隔了一层塑料布而已。我妈出主意让我准备根棍儿,再吵就使劲捅它!于是我就一夜一夜地捅,弄得第二天早晨两眼红肿,哈欠连天。而它们倒好,早早地溜了,只留下几摊牛粪作纪念。还有一次的纪念则是被连根撞出的晾衣服的木头桩子。就这样,全家人一起赶,白天赶,晚上赶,越赶越纠缠不清。沙依横布拉克的日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我妈到现在还在经常嘀咕:“娟真够笨的绕房子追了两圈那一天” (节选自九篇雪)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12、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娟文章的开头往往有“一惊一乍”的特色,就像本文开头的两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B作者善于借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人物,比如通过写外婆“拖着拐棍颤悠悠”地天天赶牛,塑造了一位有趣可爱的老人形象。C本文记述了一家杂货铺主人的生活侧面,通过牛群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之间的矛盾。D虽然赶牛影响了作者的正常生活,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使她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5试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5分)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

13、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豆瓣9.2分,Bilibili网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万,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彻底火了。从节目效果看,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引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是节目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而长久以来博物馆甚至对媒体也刻意保持着距离。国家宝藏同样赶上了国家政策的助力。2017年

14、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则指令也反映到从去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综艺热,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见字如面,无一不是此背景下的产物。而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就像最终节目呈现的效果一样,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强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种强调中华文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材料二:“基于史实合理虚构”。“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

15、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剧本创作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顾问专家团的选择同样精妙,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节目组选择的是在网上很有影响力的知乎历史类“大V”张茺和周睿杰,另一成员奚牧凉则经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挖啥呢”, 这些人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节目对博物馆观念、伦理的冲击不可忽视。博物馆与综艺的交集,是相互支持和交流,综艺节目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博物馆学习。比如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都是“90后”,以前“鉴宝”类电视节目的观众是现实或潜在的收藏家。博物馆的影响力在于对科学知识的公共分享及对公众学习活动的支持,而不是靠某件藏品的“珍稀”,也不是靠对藏品前世的“揭秘”。但在博物馆领域,必须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材料三: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