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928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50小题,共75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唐代韩愈说过:“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后世多以“燕赵”代称河北省一带,这一代称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在今天河北一带分封了燕国和赵国,“燕赵”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统治等级的制度,题干中未涉及血缘亲属关系,故B项错误;郡县制为秦朝统治地方的制度,与题

2、干无关,故C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制度,河北省的名称正是由此而来,故D项错误。2.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血缘关系是权力分配的唯一依据C.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D. 贵族内部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意为周朝的宗师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这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神权,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权力分配的依据之一,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宗室子弟成为显达诸侯,而未体现等级

3、森严,故D项错误。点睛:正确理解“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结合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知识来解题。3. 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郡国并行【答案】B【解析】郡县制是秦始皇在地方设立的行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时期,秦朝时已被废除,故A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是汉初时的地方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A. 三

4、公九卿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科举制是以考试选官的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考试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贫民、庶族皆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授予官位,故D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制度,不是选官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汉朝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主要不是通过读书考试选拔人才,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寒门子弟因此受到排挤,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钱穆

5、先生的意思是,平民社会的穷苦子弟,通过十年苦读,也可以登上上等门第。由此分析该项制度应该是选官制度之科举制。5. 君主专制在从泰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秦朝三公九卿制,对于军国大事决策一般先进行朝议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C. 唐代三省六部制,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三省相互牵制D. 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解析】秦朝时,国家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故A项错误;汉武帝重用近臣,近臣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其实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近臣直接听命于皇帝,是集权,故B项错误;唐代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其实是削弱了官员的权利,加强了君主专制

6、,故C项错误;清朝时,沿袭明朝的制度,废丞相,设六部,六六部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集体领导的表现,也是君权时代的少有状况,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要求学生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具体措施和体现出来的特点来分析材料。6.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答案】B【解析】图中“通判”这一职位而通判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学生从

7、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可以得出答案。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7.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 雅典精神文化成就辉煌D. 伯利克里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是这一特点形成的基础,故A项正确;擅长会议辩论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雅典精神文化成就辉煌也是雅典特色之一,是表现非原因,故C项错误

8、;伯利克里的民主思想是城邦政治的表现之一,故D项排除。8.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缘于A.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B. 农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C.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 外邦人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答案】C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外邦人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 完善王位维承制度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答案】D

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由于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这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故选D选项。A选项是光荣革命的手段,与此无关;B选项没有揭示出本质;C选项说法错误,这是英国的创举、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原则。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这样国王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那

10、么就会出现女王。另外,如果男嗣死亡或者放弃王位,而且他也没有其他继承人,那么也由君主的女儿出任国王。根据这一规定,安妮公主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最终是索菲亚公主的儿子德意志王公乔治一世得到了继承权。10. 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项权益的要求实现了广泛的资本主义民主A. B. C. D. 【答案】B【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美国为总统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宪法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11、而非广泛民主,因此错误,据上述分析可排除含有的A、C、D三项。联邦制的确立,使美国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从而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11. 法美两国都是民主共和国,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是A. 总统是国家元首B. 总统是军队总司令C. 总统对议会负责D. 总统任免政府官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法国的总统对议会部分负责,美国的总统与国会分立制衡,故D项正确;法国和美国的总统都是国家元首,故A项排除;两国的总统都是军队最高统帅,故B项排除;政府官员属于行政系统,是总统任免的范围,故D项排除。12.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

1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选项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近

13、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3.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 革命党人势力壮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895年1900年对革命党人的态度由“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为吾人扼腕叹惜”;依据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对革命党人态度的变化

14、实际体现了对清政府的态度的变化。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14. 中华民因临时约法确立了A. 总统制B. 联邦制C. 君主立宪制D. 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妆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 外争主权、内除国

15、贼D. 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题中提出的“曹汝霖” 、“章宗祥”在当初被称为卖国贼,“青岛问题之力争”指的是巴黎和会上有关青岛主权的归属之争,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因此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6. 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这三者而言,最重要的条件是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答案】B【解析】三者比较共同点,五四运动首先是学生为主力军,后来发展到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开始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思想条件,五四运动并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造成的,故A项错误;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是背景,故C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