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2918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发愤立志鄂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愤立志 教材分析 课文以两幅对联的前后变化为主线,讲述了苏东坡年轻时因聪明机敏而骄傲自大,后受到一位老者善意委婉的点拨,明白了学无止境,发愤立志的道理,终于成为了中国大文豪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名人故事,让人受益非浅。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苏东坡由“骄傲”变得“谦虚”的心理,我主要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出“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并实记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感悟、交流

2、、表演”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感受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受到发愤立志、虚心好学的启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启发教育学生学无止境,要虚心好学。【教学难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对联,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吗?2、有一副对联口气特别大,我们来看看。(出示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知道这副对联的

3、意思吗?知道谁写的吗?他就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来源:学,科,网Z,X,X,K3、有谁知道他?跟大家说一说。4、教师简介苏东坡。5、后来苏东坡对自己的这副对联很不满意,在原来的对联上分别加上了两个字“发愤”、“立志”(板书课题)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看究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2、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3、出示词语。汗涔涔 呆若木鸡 恍然大悟4、指名读课文,顺势纠正字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出示两副对联,

4、“改”3、读一读对联,针对课文的内容,你想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探讨呢?(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4、默读课文,找出他为什么写上一副对联,后来又为什么改动?把自己的看法说说。(师巡视)5、同座交流自己的所得。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出示对联,生读上节课同学们对苏东坡为什么改动对联作出了讨论,这节课我们全班同学了交流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二、引导探究,朗读感悟1、指名读“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评价:怎样来读这副对联呢?)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苏东坡的神情,体会他当时得意的心情。2、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师注意评价孩子们的朗读,通过评价让孩子们读出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3

5、、再读这副对联。(读得好的,师评价“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啊!)4、假如你是过路的行人,看了这副对联,你怎么想?怎么说呢?师:年轻傲慢,自己觉得聪明机敏的苏东坡为什么把对联改成了指名读“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呢?5、指名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一人读老人的话,一人读苏东坡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理解“盖世无双”)6、出示挂图,见了老人之后,原来头抬得高高的苏东坡低下了头,这是怎么回事呢?(指名说)7、夸下了海口,却还有这么多的字不认识,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8、出示句子:苏东坡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指导学生苏东坡无地自容的感受)师:自认为

6、才高过人的此时此刻羞愧难当,他生读“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忘了送客。等他缓过神来,他才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同学们,苏东坡明白了什么呢?(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学习是无止境的、明白要发愤学习)9、再读“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指名读,师评价:我感受到了苏东坡已经醒悟了。我看到了一个更认真学习的苏东坡了。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的苏东坡了)齐读。师:正因为苏东坡在老人的指点下,很快地改正了自己错误。孜孜以求地学习。10、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来源:Z_xx_k.Com三、整体回归,明白事理1、在读两副对联,从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复述课文,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来源:学科网3、梳理脉络骄傲自满老人求教多字不识发愤立志成为文豪 教学反思来源:学#科#网Z#X#X#K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