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2910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课内阅读第7、8单元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四时景物皆成趣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_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_4、作者诗中那些景物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有什么作用?_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

2、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2 四季之美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冬天最美是

3、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能能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1.这篇短文是按照_顺序描写的。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选两个词写一个句子。翩翩( )( ) ( )( )细雨 急急( )( ) 成群( )( ) ( )( )而飞 ( )( )神怡_3.根据短文把表格填写完整。季节最美的时间最美的景物春夏秋冬4.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 )关系,不分主次,目的是更好地表达( )这个中心。A递进 B并列 C四季之美 D冬季最美5.

4、从文中找出一句动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_6.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的成语?春天:_、_ 夏天:_、_ 秋天:_、_ 冬天:_、_ 7.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_23 鸟的天堂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

5、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百灵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这几段话选自_的_,这是作者第_次去那里,时间是_,作者看到了_。而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是_,第一次作者看到了_。2.用曲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说修辞手法使用的好处。_ 3.这几段话主要写了( )。A着重写

6、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B着重写了鸟儿们放声歌唱的快乐情景。C着重写了鸟儿飞翔的样子。4.这段话是属于(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正确的打),好处是_,_。(填空) 5.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_第八单元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25 古人谈读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_ 耻:_ 下问: _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_ 厌:_ 诲:_2.这三句选自_,这段短文告诉我们_。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7、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这段短文阐述了_的问题。作者是( ),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盖士人读书 士人:_ 第三要有恒 恒:_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下流:_2这段短文告诉我们_。作者是( ),读书中的“三要”分别指的是_、_、_。 26 忆读书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