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2865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山行西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山行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所写清新俊逸的小诗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来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来源:学科网ZXXK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过程与方法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掌握“枫”字笔顺。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源:学+科+网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

2、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来源:Zxxk.Com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做预习。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1.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天。唐代诗人杜牧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山行)2.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途中所看到的景色。3.作者简介。作者: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

3、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其中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来引入古诗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山行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记生字。枫:拼音fng部首:木部 结构:左右 笔画:8 组词:枫叶、枫树4.理解词意:山行:在山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径:小路。坐:因为、由于。来源:Z#xx#k.Com于:比。生:“生出”的意思。红于:比红。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4、车:轿子。【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些字词。三、精读领悟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2)根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2.全诗大意:(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3.读古诗第一句: (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2)理解“寒”、“远”、“斜”在诗中的作

5、用:(“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4.读古诗第二句:(1)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2)体会“生”字在诗中的作用:(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3)体会“有人家”在诗中的作用:(“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5.读古诗第三句:来源:Zxxk.Com(1)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6、:(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2)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来源:学科网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6.读古诗第四句:(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2)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来源:Zxxk.Com(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

7、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7.这首诗蕴含怎样的哲理?(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再读古诗,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山行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所写清新俊逸的小诗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五、课堂练习来源:Z,xx,k.Com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课文。六、板书设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以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为出发点。利用学生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再加上诗画相通的特点,大胆让学生想象画面,说画面,将片段的意象展现出来,再让学生加以综合,展示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走进夕阳西下,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温暖人家,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全诗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