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2854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01课第01节体味文化教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情感及态度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授课说明1、文化的内涵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广义、狭义)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板书设计)授课说明【知识要点】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

2、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2、特点:(1)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与个人的关系: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表现形式:(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

3、、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影响个人,也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常考、易错点提示】(1)文化的广义和狭义:我们所学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领域。(2)文化与文明: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文化发展中的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下面属于文化现象的有哪些? (2、3、5、6、7)(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2)参加学校运动会(3)

4、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购买蔬菜水果(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8)某国议员竞选2、思考:1、大自然的山水是文化吗?2、画家笔下的山水是文化吗?3、两者有什么区别?3、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4、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阅读思考: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材料一: 针对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平台、机构和个人大肆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等低俗之风,2018年2月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公安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热衷炒作、涉嫌违法违规的各类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和依法综合整治。 材料二: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参考分析:低俗炒作、大肆渲染明星绯闻隐私严重扰乱了网络传播秩序,传递了错误导向,侵害了公民合法权益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感)五、教学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