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698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 13 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 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

2、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

3、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

4、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由“生存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匠精神”。 周礼考工记有言:“知者创物,巧者速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对应于现代语境,“知(智)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设计者、科技的创新者,而“巧者”便是将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优质产品的工匠。对于我国正在开疆拓土、万马奔腾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这二者缺一不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5、,但因为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两者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又有差异。B.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既讲究实用,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C.西方的工匠精神比较重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刚性要素,其产品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D.在当下重提“工匠精神”,一方面要吸纳我国古代工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工匠追求精准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切”“磋”“琢”“磨”四字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等的精

6、细加工,而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则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创造的作品。B.东西方在区域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因为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C.改革开放以来,“工匠精神”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层面的消费理念等有一定的关系。D.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要想让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质产品,还必须依赖工匠的锤炼琢磨和精工细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工匠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常常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虽说是慢工出细活

7、,但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与现代工业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是不太一致的。B.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业产品质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致认可,所以,在这些国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C.“哈氏4号”航海钟以精准度高而著称,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则以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著称,两者的差异体现了西方和东方“工匠精神”的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D.“工匠精神”在一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但只要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不破灭,它就不会消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4-6题。战争一局棋凌君洋 帐外,一片苍茫 营内,一片悲

8、凉 面对着苍茫的景色,想起刚才可怕的战斗,士卒们当然都有着着凉的心情: “快到冬天了,可是我们的冬衣还没有送过来” “怎么办啊,我还听说朝廷中有人侵吞了咱们的禄米,现在要克扣减半,这可叫我们怎么活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战争才能结束” “我儿子该长大了不少吧” 除了将军之外,军中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 刚打完了一仗,将军不处理军务,也不论功行赏,更不休息。和往常打完仗一样,他就拉着副将下棋。 副将知道将军的癖好,也不忍扫将军的兴致,便陪将军下起来。可是,不用猜就知道,副将输了。 这次,当然也没有例外。 下完后,将军带着难得的笑容对副将说:“以后要好好学啊。” 副将却说:“将军,您整天把时间浪费在棋

9、盘中,属下认为恐有慢军心啊,您没听到军中流言四起吗?下棋是您的嗜好,我本不该多说,但现在是在军中,您不处理军务,却做这些小事,您不觉得浪费时间吗?” 副将是硬着头皮说出这番话的。 将军听完后,没带任何表情。 “你跟我快十年了吧。”将军突然说道,“我原来以为你最了解我,可是你跟了我十年,连我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都不清楚”将军突然不说了,又把棋盘展开,把棋子布在上面,静静地望着棋盘出神 副将有些唯唯诺诺:“我我” “经营天下先要经营好自己的脚下,万事要从小事做起,如果都像你一样,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那还做得好什么呢?” 将军说得很轻,好像说给自己听,又好像在说给副将听 副将默默无语。 将军又笑了:

10、“再说,下棋也不算浪费时间啊,你不觉得下棋与战争很像吗?” 副将欲言又止。 将军自己和自己下起棋来。下着下着,将军又轻轻地说:“后方安定,前线才能放手拼杀,我相信,我的后方很安定!” 将军说这话时,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像极了战场上的他。 副将微微点了点头。 第二天,士兵的冬衣就送到了,没过多久禄米也送到了,丝毫未少 副将看见了之后,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 “原来一切尽在将军的掌握中啊!”他默默地想,“也许将军就是从下棋中感悟一切的吧!”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A.本文以战争为题材,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杰出才能;而是通过下棋这个常见的生活小事,采用侧

11、面描写的手法,来凸显人物指军若定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B.将军胸有成竹,在副将焦虑不安时,仍十分自信,因为他早已掌握了战局变化。C.在副将一时不能了解自己的用意时,将军并没有不耐烦,而是选择循循善诱,让副将了解的意图,是一个大度、耐心的将领。D.将军不仅棋下得好,还能根据棋局体会兵法,说明学会下棋对战局有好处,副将还需要努力学习棋艺。5、小说开头部分写出了将士们的种种议论,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6、文中画线句子是小说的结尾,对于这个结尾,有人认为“精妙”,也有认为是“败笔”。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不超过80字)(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

12、字,完成7-9题。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

13、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意义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

14、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的“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

15、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汉字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7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B “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C“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