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82546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7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化学 第1页 共 8 页 曾都一中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枣阳一中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襄州一中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宜城一中 命题人: 学校 襄州一中 审题人: 学校 宜城一中 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数: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 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 0.5mm 的黑 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Ga 70 第卷 第卷 一选择题(

2、共 16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48 分。 ) 一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48 分。 ) 1化学与美丽中国建设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广新能源汽车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重大作用 B绿色化学要求对污染的河流进行治理 C直接在田间将秸秆粉还田作有机肥料 D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2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NO2和 N2O4平衡混合气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一点 C氢气和碘蒸气反应达平衡后加压颜色加深 D硫酸工业

3、上 SO2氧化成 SO3,通入过量的空气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0.5mol 的有机物 C15H3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24NA B1.0 L 1.0 molL 1的 NaAlO 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C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 CH2C12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NA D6.4 g 铜与足量的硫磺在绝隔空气的条件下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0.1 NA 4.某温度下,将 Cl2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测定 ClO 与 ClO 3的浓度之比为 1:3,则 Cl2与 NaOH

4、溶液反应时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 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 :1 B1 :4 C3 :1 D21 :5 5.在某 100 mL 混合液中,HNO3和 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4 molL 和 0.1 molL, 高二化学 第2页 共 8 页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 g 铜粉。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 Cu 2+的物质的量是( ) A.0.45mol B.0.225mol C.0.3mol D.0.0225 mol 6.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 +=Fe3+3H 2O BAl 片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

5、,产生气体:2Al+2OH -+2H 2O=2Al(OH)3+3H2 C用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双氧水:2MnO4 -+6H+5H 2O2=2Mn 2+5O 2+8H2O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 Fe(OH)3 反应生成 Na2FeO4: 3ClO 2Fe(OH) 3 =2FeO4 23ClH 2O4H 7.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RO3 -+5R-+6H+=3R 2+3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B. R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A 族 C. RO3 -中的 R 元素只能被还原 D. 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8下列各组数据关系中,前者比后者小的

6、是( ) A100mL0.1mol/L 醋酸溶液与 10 mL 1 mol/L 醋酸溶液中 H +的数目 B常温常压下,0.1mol/L 的 KOH 溶液和 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OH 浓度 C常温常压下,0.1mol/L 的 KOH 溶液和 0.1mol/L 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OH 浓度 D25,100mL0.1mol/L 甲酸溶液与 10 mL 1 mol/L 甲酸溶液中的 Ka(HCOOH) 9.取 92g 乙醇和 60g 乙酸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 67%,则可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 近似为是( ) A. 59g B. 88g C. 149.6g D.

7、 176g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 蒸馏水、0.1 mol盐 酸、0.1 molL 1氯化镁溶液、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 B. 为确定某酸 H2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 NaHA 溶液的 pH。若 pH7,则 H2A 是弱酸;若 pH c(HCO 3 ) c(NH 4 +) c(CO 3 2) D Kw c(H +) Ksp(AgI) 高二化学 第4页 共 8 页 B.向 0.1mol/LKI 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当 I -刚好完全沉淀时,c(Ag+ )=2 10 -12mol/L C.向 AgCl、Ag

8、I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氢碘酸溶液,可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B 点 D. AgCl(s)+I -(aq) AgI(s)+Cl -(aq),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2.5106 1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酸性 KMnO4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KMnO4溶 液褪色 证明 SO2的漂白性 B 向 CuSO4溶液中通入 H2S 气体,能生成 H2SO4 证明 H2S 酸性比 H2SO4强 C 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12 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D 向大理石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

9、碳 16. 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p、q、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 n 分别是元素 Y、Z 的单质,n 通常为深红棕色液体,0.01 mol/L r 溶液的 pH 为 2,p 被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称为 “氢的重碳化合物”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 s 通常是难溶于水、 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q 的水溶液呈黄色 B. W 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C. p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Z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酸 第卷第卷 二、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其中 17,18,19,20 题为必做题,21

10、,22 题只选一题 作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涂黑) 17.(10 分)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 ,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氢气、甲 醇是优质的清洁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 (1)已知:2CH3OH(1)+ 3O2(g)= 2CO2(g)+ 4H2O(g)H1 = 1275.6 kJmol 1 2CO(g)+ O2(g)= 2CO2(g) H2 = 566.0 kJmol 1 H2O(g)= H2O(1) H3 = 44.0 kJmol 1 写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生产甲醇的原料CO 和 H2来源于:CH4(g)+ H2O(g)CO(g)+ 3H2(g) 一定条件下C

11、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a。则,Pl P2(填“” “=” ) 高二化学 第5页 共 8 页 A、B、C 三点处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由大到小顺序为 。 100时,将1 mol CH4和2 mol H2O 通入容积为100 L 的反应室,反应达平衡的 标志是: 。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CH4同时生成0.3 mol H2 C容器的压强恒定 D3v正(CH4)= v逆(H2) (3)某实验小组利用 CH3OH(g) 、O2(g) 、KOH(aq)设计成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该电池工作时,溶液的 PH 将 (填“增大” “减小

12、” “不变” ) 18. (10 分)氨气是重要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N2(g)+H2(g)=2NH3(g) H“” 、“” 、 “=” )已知: H2CO3 K1=4.310 7 K2=5.610 11 H2SO3 K1=1.5410 2 K2=1.0210 7 室温下,在 0.5mol/L Na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由水电离出的 c(H +)c(OH) 。 (填“变大” 、 “变小” 、 “不变” ) 21选修三 物质结构(13 分) 硼和氮的单质及一些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N 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

13、 N 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 子轨道的电子排布式为: (2)经测定发现,N2O5固体由 NO2 +和 NO 3 -两种离子组成,该固体中 N 原子杂化类型分别 为 ;与 NO2 +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 (写出一种)。 (3)铵盐大多不稳定。NH4F、NH4I 中,较易分解的是 ,原因是 (4)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 B 元素和 N 元素间的元素有_种。 (5)氮化镓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和单晶硅相似,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 第8页 共 8 页 原子坐标参数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其中原子坐标参数 A 为(0, 0, 0);B 为(1/2,1/2,0);C 为(1,0,1)。则 D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已知氮化镓晶胞的边长为 a nm,其密度为 d g/cm 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用 a、 d 表示) 22.选修五-有机化学(13 分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俗称尼泊金丁酯) 可用作防腐剂, 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 以下是某课题组 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