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4172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17—18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膊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

2、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三人曰众,古有明训。所以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于推排。我小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

3、,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据说,“让”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谁都知道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让,礼之主也。”魏书卷二十记载着东夷弁辰国的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我们抛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间,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从日

4、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太多。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选自梁实秋淡定的中国人,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对“让”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是( )(3分)A.我们“固有道德”的项目有很多,“让”是其中之一。“争”是人之本性,“让”可以在后面慢慢培养形成。B.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体现古人“让”之精神,“让”之道德。日常生活中,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甚少。C.“让,德之主也”“当仁不让于师”来源于左转论语,在赞

5、赏“让”之行为的同时提倡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否则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D.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3分)A.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人陆续进来,会把你夹在中间,所以即使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不能从容办事。B.古有明训: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与“让”需辩证对

6、待,一切动物皆会“争”,让是发展到文明社会存有的习惯。C.因为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我们必“争”不“让”。D.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但当我们混在陌生人人群中,我们便奋不顾身。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事件或说法体现“让”的美德的是( )(3分)A.因父亲病危而五天没有公开露面的李总理,昨天来到丹戎巴葛民众俱乐部,神情自若地写下祝福父亲康复的祝语,并感谢该区居民连日来表达的关怀与慰问。(凤凰网)B.“土气”跟“宁在宝马车里哭”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却是艰苦朴素的精神体现。党的干部不该整天

7、穿名牌、抽名烟、喝名酒,更应该让于甘愿淡泊、乐于清贫的精神,为“出无车食无鱼”的“土气”而欣慰。(人民日报)C、往来车辆的驾驶人,一见Yield(“让”)这个牌示,把车停了下来,左顾右盼,直到可以通行无阻的时候才把车直驶过去。有时候路上根本并无车辆横过,但是驾驶人仍然照常停车。(不淡定的中国人)D.协警要求男子驾车靠边接受检查,男子却开车将协警撞倒在地,并对协警大骂:“穿狗皮的宝儿(傻子),弄个屁。”后经查证,驾车男子为安岳城区某工商所所长,当时身着工商制服。(华西都市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只欠母亲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

8、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着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

9、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 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她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

10、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11、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

12、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母亲。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母亲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3、。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5.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

14、样的性格。(5分)6.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就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

15、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