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412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17—18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握手。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岸人民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对两岸人民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国际影响力和竞争

2、力在不断增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2.“关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中对文化的描述说明A. 人的文化素质是在教育中逐步培养出来的B. 文化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各种现象的总和C. 人们的物质生活要以精神生活作为载体D. 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3.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被教育界广泛认同,许多学校现在楼名有内涵、路名有深意、名言警句催人奋进,例如若要写一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应是A. 独树一帜 发扬传统 立足实践 B.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C. 潜移默化 黑陶情操 道德修养 D. 博

3、大精深 色彩斑斓 文化竞争4.2017年3月30日,河南举行了2017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来自五大洲主要国家的华人华侨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华人社团的侨领、侨商代表,全球各华人联合会、商会、基金会、宗亲会、同乡会代表,海内外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这A.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B. 共同的祭祖仪式把一个民族紧紧地连接为一体C. 拜祖大典能提高人的审美水平D. 对祖先的浓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最显著特征5.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促使文化产业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微信朋友圈成最普及的社交应用,网络直播得到快速发

4、展。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理由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A. B. C. D. 6.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创造良好校园美育环境的积极意义是发挥优秀文化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发挥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A. B. C. D. 7.

5、“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B.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8.“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

6、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 B. C. D. 10.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下列对文化创新认识正确的是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A. B. C. D. 11.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在20世纪80年代是显学,但在现阶段,似乎被疏远和

7、边缘化了。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努力总结和概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下大力气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诠释和转换。只有这样,当代中国哲学才能够以应有的地位和姿态立足于世界哲学之林,才能够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材料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A. B. C. D. 12.唐找高僧慧能把印度佛教中国化。创立禅宗,他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典籍,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五大洲。这表明、A吸收外来文化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唯一基础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8、新的基本途径 C伟大人物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13.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拜年越来越盛行;清明期间,网上祭奠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正悄然发生新的变化。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仍产生现实影响传统习俗已经过时正在为时代发展所抛弃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14.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

9、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ABCD15.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 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16.中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表明

10、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 B C D17.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关于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中,正确的是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有独特作用能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深刻影响A. B. C. D.1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这首卜算子.咏梅以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 表达了中华民族

11、向往和平的美好追求 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 体现了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价值引领 迸发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感召力量 A. B. C. D.19.2014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李克强强调编修工作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说明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地方志具有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地方志工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方志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方向保证A B C D20.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

12、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21.“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面向未来,引领文化

13、发展方向A B C D22.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文化学者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因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A B C D23.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2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望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