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2379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下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 “秋七月,初税田”C. “除井田,民得卖买”D. “昼出耘田夜绩麻”【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要求答出不是铁农具产生的影响。A项是奴隶社会的现象,指奴隶主控制奴隶劳动和官府垄断工商业,因此A项不是铁农具使用带来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B项指初税亩,C项指废井田,私田出现,D项指牛耕出现,此三顼都是由铁农具的使

2、用带来的影响。排除BCD。【点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形成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模式,畜力代替人力,引发了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农业动力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2.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A.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 农耕技术缺乏进步D. 小农经济较为分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B选项符合题意。四齿钉耙、耧车、锄头在农业社会是相对比较先进的工具,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注重改

3、进农耕技术,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结论,D选项排除。【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3.匠户没有人身自由,手工技术和职业“父承子继”,技术难以推广和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这一类匠户应属于A. 家庭手工业者B. 民营手工业者C. 官营手工业者D. 自由职业者【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匠籍制度的影响,匠户的人身自由极

4、大的限制。结合材料“匠户没有人身自由,手工技术和职业“父承子继”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家庭手工业属于农业生产的补充,家庭手工业者相对自由,A选项排除。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者人身相对自由,B选项排除。中国古代职业分为士农工商,自由职业者说法不准确,D选项排除。4.明朝连环画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描写江西饶州景德镇造瓷业发达,“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生”,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轮流当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 家庭手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B.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C.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雇

5、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可知体现的是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D选项符合题意。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A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5.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 史籍旧唐书B. 唐朝传奇作品C. 电视剧唐明皇D. 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答案】D【解析】【详解】旧唐书编写时虽然记录历史,

6、但是编写者要受到统治者的授意与制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唐朝传奇作品反映一定的现实,但是有许多人为虚构的内容;唐明皇是文艺工作者依据一定的历史史实进行再创作的,掺杂许多虚构的故事。这些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志。相比“开元通宝”等实物是实在的历史遗存,在历史研究中实物是最有利的证据,其他证据都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意志,故正确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北宋时期,社会商业信用体系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如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便钱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现象A. 催生了新型的生产关系B.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

7、农产品的商品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进而又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后出现的,A选项排除。在封建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C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强调的是社会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D选项排除。7.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8、【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市”的发展。依据材料“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坊市门皆起”可知,唐代的制度是:日落时敲鼓然后关闭市场,五更二点鼓声响起,每条街的鼓都接连响起,然后开放市坊。这说明唐代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度。依据材料“京都街鼓今尚废往往茫然不能知”可知,宋代京都如今废除了街鼓,因此后人在诵读唐代诗文时读到“街鼓”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表明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市坊制度已经崩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市”管理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坏无关;C选项错误,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不是宋朝;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比唐代“市”的

9、管理相对宽松,不是更加严格。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 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 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等信息反映了商品经

10、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观念不再重视的现实,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9.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 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C. 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 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将盐铁经营入官,由政府统一管理,在产盐区和产铁区分别设置盐官和铁官,故选B项。盐铁官营是指盐和铁由政府垄断经营,没有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所

11、以A项错误。C项题意无法反应。稳定铁的价格和民生无关,所以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10.西晋的傅玄讲道夫商贾者,所以伸盈虚,而获天地之利;通有无,而壹四海之财。其人可甚贱,而其业不可废。”据此判断,傅玄认为政府应A. 维持农商平衡B.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 贱商而不废商D. 抑制私商不抑官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有无,而壹四海之财。其人可甚贱,而其业不可废”可知傅玄认为商业有利于货物流通,政府应该贱商而不废商,C选项符合题意。维持农商平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坚持的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待私商和官商的不同政策,

12、D选项排除。11.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这一现象:A. 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分化B. 不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C. 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 促成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分化。结合材料“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可知体现的是价格革命,A选项符合题意。价格革命促进了西

13、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排除。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C选项排除。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一部分是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

14、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C.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把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相比较,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出现了商业革命,使得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形成新的贸易中心。故答案为B项。A项,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商业贸易活动,排除;C项,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后半期,与材料中的时间“17世纪

15、”不符,排除;D项,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商业活动的表现,而不是优势,排除。13.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表明当时英国A. 成为世界工业中心B. 禁止海外商品流入C. 推行贸易保护主义D. 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严格限制海外商品流入英国市场,故C项正确,B项错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故A项排除;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故D项排除。14.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 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 为工业革命发生奠定基础D. 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