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82364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 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均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 凹凸不平的西瓜,主要由于单侧光使其凹侧生长素含量少生长慢而形成的C. 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会引起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高会抑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群落的结构往往随

2、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B.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3.下列选项符合该概念图的是( ) A. 若X是内环境,则a_b代表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B. 若X是免疫调节,则a_b是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C. 若X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a_b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若X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则a_b是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4.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3、)A. 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 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 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 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单位:kJ)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8.6B. 除去双翅目幼虫有利于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C. 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 双翅目幼虫数量减少将导致太阳鱼缺乏食物而数量减少6.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

4、,高浓度抑制生长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茎、芽、根生长的最适宜的浓度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 正常人血浆pH值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8.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 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 若时间允许,甲群落,

5、能也提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 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9.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对照实验说明( )A. 幼弯曲部位在尖端B. 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C. 幼苗尖端的生长素传递到了下面D. 幼苗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10.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11.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种群一定是生产者B. 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两种群

6、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 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该生态系统调节的结果12.下列与生物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向研钵中加人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B.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即使产生了酒精,也可能有有氧呼吸发生C.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统计时,应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后再计数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13.图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B. 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是协助扩散C. 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

7、稳定在7.357.45D. C0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1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具体内环境相同B. 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C.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D. C液中可存在纤维素分子15.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C.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D.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16.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

8、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 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C. 图中A、 B、 C 、D构成一条食物链D. C处在第三营养级17.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若电机以10转/min的速度匀速旋转,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 )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C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不透水)D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18.下列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作用的是( )A. 番茄只有在相对长的黑暗条件下才能萌发生长B. 雌蛾会释放出性外激素

9、传递信息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19.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 )A. 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生长B. 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C. 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D. 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0.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粘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吞噬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损害胸腺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唾液中溶菌酶减少影响第二道防线21.

10、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图表示激素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 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2属于传出神经,并且甲图的调节比乙图更准确和迅速C. 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一定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丁22.如图为血液中葡

11、萄糖含量的变化图像,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维持在3.96.1 mmol/L范围内B. 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和吸收C. 由于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而使BC段显著下降D. 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原不断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2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 在受到刺激,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 图中的结构决定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 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2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促胰液素

12、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第II卷 非选择题 5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2分)25. (6分)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其功能的恢复过程。请回答:(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鹰位于第_营养级。(2)若某种原因导致蛇全部死亡,而狐的数目不变,则环境容纳鹰的数目会_,原因是_。(3)若调查该生态系统某区域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13、的方法是_;若用取样器取样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到的所有小动物_(填“能”或“不能”)构成土壤中的一个群落。(4)图2中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_(填“强”或“弱”)。26. (10分).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_。(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t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3)利用方法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

14、“偏大” “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个。.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_。(3)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