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350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一中2014级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美的这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可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

2、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

3、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

4、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旭晓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

5、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美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

6、,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

7、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用思想“照亮”人生心地光明的当代君子叶朗孙焘74岁的叶朗先生还在给学生上课。他对学生的研究写作有一个“慢快慢”建议。他说,选一个有新意、有

8、价值而且自己能掌握得住的题目是比较难的,所以选题的过程要慢,要十分慎重。一旦确定了选题,就要立即上马,进入写作状态,不要拖延。大致成形之后,就可以在从容的心态中开始精细打磨、修改,力求达到本人现有水平的最高限度。其实,“慢快慢”不仅是一种做科研的方法,也可以看作是先生一生为学道路的写照。从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到开始中国美学的学术研究,先生的“学术选题”阶段经历了20年的时间。随着学术环境的好转,先生很快进入到一个创造力勃发的“快”的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十年间,先生连续写作出版了中国小说美学(1982年)、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年)两部专著,又带领研究生集体撰写并出

9、版了现代美学体系(1988年)。从现代美学体系到学术专著美学原理(2009年,翌年出版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间也相隔了20年。美学原理在已提出的“意象”、“感兴”的基础上,加入了“人生境界”的概念。先生在这部著作里强调,审美活动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境界,造成一种宽广的“胸襟”和光风霁月的“气象”,使人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这是美育的最终意义,也是所有人文教育的目标。先生的学术道路是一个整体,贯穿着他对审美活动的总概括:“美在意象”。这句话意在指出:人通过在心中生成的具有完整意蕴的“意象”来感知世界的面貌,领会事物的意义,寄寓自己的情感。在意象世界的生成过程中,人感受到美的

10、存在。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命题。他指出,柳宗元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美学理论问题:“美”不能脱离人的精神心灵而独立存在。“彰”用西方哲学的语言就是“呈现”,美通过人的存在活动而呈现于人的心灵世界。“彰”用先生的话来说则是“照亮”。“彰”也是先生对于审美活动的理解:用审美意象去照亮一个审美的人生,人的生活才会精彩。“文革”之后,先生依然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在做系主任、院长的期间,要推动一些事情,也会遇到各种阻滞。然而,“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在经历了烈火赤金的考验之后,在各种磨难和阻滞面前,先生抱定了一个想法,就是目光向前,不要停止自己的脚步。精纯而坚定的信念,

11、不仅让先生自己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愉悦的心境,而且给青年人以巨大的激励。先生的信念力量对青年人的支持,也许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学术方法上的指点和资源平台上的襄助。原文指称社会阶层的概念“君子”,被儒家加入了道德修养的内涵,用来概括这样一种人:他文质彬彬,宽和大度,拥有健康、高雅的品味和良好的情操,他有入世担当的情怀抱负和洒脱达观的心胸,他对师长、传统和天地怀有敬畏和感恩。笔者认为,叶先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君子。先生对文化教养持有确乎不拔的信念,他的内心力量正来自把治学、文风与人格陶冶打通一片。他向往中国古代儒者“光风霁月”、“春风化雨”的气象。他好引用程颐说程颢的评语:“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

12、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追求一种光明的“格局”、“气象”,用思想“照亮”人生,是先生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的概括,也是他的学生们对他的印象的写照。中国古代儒者认为,一个人的格局气象的源头在心地之灵明。治学的目的就在于回归此灵明。因为持守着传统学养的源头活水,先生对社会、人生、人性抱有乐观的态度,进而向往超拔和永恒的境界。在一份演讲稿里,先生说:“宋人有两句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真的使人感叹不已。但是人生终究是美好的,我们又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之后,抬起眼睛,朝着天空,歌颂生命,歌颂神灵,放下心灵的负担,体验那种超越生命本体、超越此岸世界

13、与彼岸世界的终极的欢乐,最终了悟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选自传记文学2013年第1期,有改动)相关链接叶朗(1938.10生),浙江衢州人,著名美学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3年至2001年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1997年至2001年同时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救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有多部美学著作行世。 (互动百科)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叶朗做科研的“慢一快一慢”的方法,也是他一生为学道路的写照。“慢”是因为

14、选择研究课题比较难,要考虑的个人的和外部的因素很多,需要十分慎重。B“文革”之后,在各种磨难和阻滞面前,叶朗始终保持乐观愉悦的心境,他在信念力量上对育年人的支持,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学术方法上的指点。C叶朗是这个时代的君子,他文弱瘦削,宽和大度,拥有高雅的品味,有入世担当的情怀和洒脱达观的心胸,他对师长、传统和天地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D作为曾经的宗教学系主任,叶郎说“让我们歌颂生命,歌颂神灵,放下心灵的负担”,可见,在宗教信仰上歌烦神灵,对叶朗来说是很自然的。E这篇文章用平实准确的语言、丰畜的材料介绍了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的学术成就、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等,再现了一个心地光明的当代君子形象。5.叶朗在

15、美学领城取得了哪些成就?提出了什么美学观点?请简要回答。(4分)6.如何理解题目“用思想照亮人生的内涵?请结合材料说明。(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福 气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而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妈妈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小时候刘二家里很穷。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还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嗤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我吃到钱啦。”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