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233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 (解析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五月)精选模拟测试(1)(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1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在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答案】C【解析】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率减慢,O2量最大值不会改变,但是需要的时间长了,即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图2表

2、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底物(H2O2)量增加时,O2的最大值增大,反应所需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2.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B.甲曲线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C.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D.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答案】C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

3、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生物试题)将蚕豆(2n=12)根尖细胞中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后移入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取不同细胞周期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检测到的染色体形态有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根据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检测到a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尚未进入第一个细胞周期B. 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均为b类型C. a、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会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D. 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b、c染色体各6条【答案】B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均只有1条链含有3H,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位于同1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其中有1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不含3H,

4、另一个DNA分子只有1条链含3H,所以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均为b类型,B正确;结合对A、B选项的分析可知:a、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C错误;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哪一极是随机的,所以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得到的子细胞,含有3H的染色体数在012之间,因而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是12,可能含有b、c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但b、c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D错误。4(【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

5、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A. 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 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变异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5(【全国百强校】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二倍体水毛莨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后水毛莨的花色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B. 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 q2比q1少3对碱基,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

6、的长度较q1短D. 基因突变后会改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B【解析】由于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个氨基酸,所以突变后水毛莨的花色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A错误;q1和q2是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正确;q2比q1少3对碱基,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C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时的一一对应关系,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不会因基因突变而改变,D错误。6(【全国百强校】陕西

7、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 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B. 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C. 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D. 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答案】C【解析】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A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而赤道板不可见,B错误;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而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C正确;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在中期不可见,D错误。二、非选择题(【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8、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Zn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Mg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1)材料用具:三十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Zn、缺Mg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3)方法步骤: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Zn培养液和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将三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

9、液中。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4)结果预测和分析: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中的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缺_引起的;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_引起的;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_引起的;若B、C两缸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_。(5)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于缺Zn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增加故障后的实验结果是_。【答案】 (3) 缺Mg(4) A Zn Mg Zn或Mg 与缺Zn和缺Mg都无关 (5)在缺Z

10、n的完佘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Zn的无机盐 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如果是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如果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小叶病与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如果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5)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观察缺素症状是否消失;如果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点睛】实验题关键要抓住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完善实验设计思路。由于本实验是探究型实验,结果预测是多项的,对应结论也是多项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