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232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国三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李致翰 审题人:高三语文教研组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在屋门、门楣、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最迟始于宋代,而在朱元璋的倡导下,盛行于明代。关于“福”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延伸的。福,从示部。从示部的汉字,多与祭祀、神明、祈祷、企盼有关。这一点从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证。“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

2、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由此可见,“福”的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渐渐地,随着社会变迁,“福”的含义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与延伸。礼记。祭祀载:“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意思是福即事事顺利。韩非子上说:“全寿富贵谓之福。”此处当福运、福气讲。除此之外,尚书中提到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福包括长寿、富有、康宁、好德和善终。总而言之,不管是尚书、说文对福的诠释,还是今人对福的理解,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境界。有关福的习俗从古至今形式不少。有的依然盛行,有的业已湮灭,有的则被赋予了新的内

3、容。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以旧的风俗。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这里的春牌儿就是在纸上写福字。倒贴福字,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摸福:由于中国人特别追求福,向往福,因而一种摸福的风俗自然而然应运而生,这种风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各有千秋和讲头。祈福:古人于福,重在祈求过程,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戒斋,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黎民百姓则在社庙稷庙或者自家的

4、火土神菩萨面前焚香上供,磕头作揖,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合家幸福。祈福是一种由来以久,遍及全国的风俗活动,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现在的主要形式则为在新春来临之际鸣钟,以求幸福降临。祝福:祝福是绍兴人的年终大典。目地是祈求来年整年的好运气,该风俗起源于元初,绍兴话称作“请大菩萨”,也叫“请祝福菩萨”。一般安排在旧历十二月十日至三十日之间。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吉祥图中,福字吉祥图也位居榜首,中国人民追求和向往福的理想,在吉祥图中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得到很好的形象化。如大寿图、翘盼福音、五福和合、平安如意、万种流云等,其中五福和合图就是用五只蝙蝠飞入盒子来表示吉祥之意,“

5、蝙蝠”之“蝠”就是谐音“福”的意思。这些吉祥图都将福字的吉祥喜气溢于图中,给人喜气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精髓所在,因为它永远都有实物为之传载。(中国福文化殷伟)1.下列关于“贴福字”习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表现出古人自古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B.“福”字所贴之处为醒目的地方,比如屋门、门楣、窗户等等,他是由朱元璋带头提倡而在明朝兴盛起来的。C.在南宋人写的梦梁录中我们可以知道,贴福字那时叫“迎春牌儿”,这说明“贴福字”由来以久。D.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这用了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某些地方的这种作法更充分地表达了对福的向往和追求。2.下

6、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福”字是会意字,它的含义经历了多次演变,其含义多与祭祀、神明、祈祷、企盼有关。B“福”字含义有“向上天祈求”“特指祭祀用的酒肉”“事事顺利”“长寿、富有、康宁、好德和善终”等含义,都是古人的诠释。C“福”的习俗形式多样,有的依然盛行,有的已经湮灭,比如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戒斋,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就湮灭了。D祈福的主要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都采用在新春来临之际鸣钟形式,而,那些封建的、体现封建皇权的形式已经消失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境界,茅山旅游可“摸福”,碗底刻“福”字,剪纸

7、有“福”,节日可见“福”,故曰“时时”向往。B“祝福”这种习俗我们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接触过,“鲁镇”祝福也是年终大典,目地是祈求来年整年的好运气。C吉祥图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它也是分类别的,在这些类别中,“福字吉祥图”是排在第一的。D中国福字吉祥图“永远都是有实物为之传载”,其中的“实物”是指汉字字形“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

8、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

9、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注赎锾:sh hun赎罪的银钱。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捐赎锾

10、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B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C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D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

11、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句中“贬三秩”是指“连降三级官阶”。B“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B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

12、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后来文灿就弹劾应桂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认为可在张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贼寇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2)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南定楼遇急雨(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

13、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白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8 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分)9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2)“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在登高一诗中,“ , ”这两句诗从时空两方面着笔写出了他的悲愁和孤独。

14、(3)韩愈在师说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凝练地概括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开花的步枪周海亮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在他的枪口。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全副武装的干尸。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着。一切那般宁静美好,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可是他们不敢离开战壕半步。长官说,对方的

15、狙击手藏在岩石的缝隙里,藏在土拨鼠的洞穴里,藏在草尖上,藏在花粉间,藏在尘埃中,藏在阳光里。狙击手无处不在,他们是死神的使者。他不相信。他不敢不相信。每一天他们都高度紧张,然而战争迟迟不肯打响。战壕的边缘,开满蓝色的小花。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小花晶莹剔透,如同巧匠精雕细琢而成。他探出脑袋,向小花吹一口气,花儿轻轻摇摆,淡黄色的花粉飘飘洒洒。蜜蜂飞过来了,嗡嗡叫着,捋动着细小的长满绒毛的腿。他笑了。他不知道小花的名字,他想起了故乡。故乡开满这种不知名的小花,初夏时,整个草原和整个河畔,全都是蓝的。有时候,他和她手拉手在花间奔跑,笑着,闹着,一起跌倒在地,让淡蓝的影子轻洒全身。还有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