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1427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周末年,周室衰落,儒家认定的王道政治不再行于世界,儒家人抱救世之心,致力于恢复王道秩序。儒家“王道”之论,根源于尚书、诗经等经典。尚书洪范对于王道秩序的描述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側,王道正直。”其核心是王必须建立起一种准则,这个准则要正直公正。朱子在朱子语类中说:“人君之身,端本示仪于上,使天下之人则而效之。”所谓“遵王之义遵王之道者,天下之所取法也”在这里,王道的意思是一种可以为天下效法的中正无偏的合理秩序。

2、孟子在理念上坚持王与霸之间的严格区分,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王霸之间的区别在于以德服人,还是以力服人。那种通过强制的方式让别人服从的做法是儒家所反对的。在霸道政治为基础的战国时代,儒家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王道实现途径。首先,是孟子的思路。孟子与孔子类似,主张富之而后教之的社会治理的顺序。“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将王道视为畏途或不切实际的乌托邦,都是一种自我退缩的做法,实现王道的关键,在于要培养通向王道

3、的信心和“决断力”。其次,是荀子的思路。荀子的立场似乎更灵活一些,他甚至对秦国的状况进行了有保留的肯定。他并非决绝地反对霸道。在群雄争霸的格局下,荀子认为,霸道虽德未至、义未济,但是以一种诚信的态度,富国强兵,使国土得以保全,也可算是一种权宜之策。所以他说:“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王霸)荀子真正反对的是使用权谋获得政权的人。对于实现王道政治,儒家特别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但不认为只能依靠明君和贤相,而是那些推行王道政治的君王,才能被肯定和推崇;历史上许多的明君和贤相因为没有推行王道政治而被指摘。论语中“管仲之器小”儒家普遍认为,孔子因管仲没有辅助齐桓公行王道,而批评

4、他。作为一种古典思想,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顺利运行的重要作用。儒家认为外在的强制力并不如心悦诚服更有效。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要重视运用这些制度的人的道德素养的培育,惟其如此,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重建儒家和中国人生活的联系,并非是要以一种原教旨般的态度,将儒家一些因时因地而勾画的制度设计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实的中国,这种拘泥于“迹”而不知“法圣人之所以为法”的做法,势必会使我们陷入绝境。我们需要完整了解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作用,并体会儒学的真正内涵,思考儒家对未来社会治理秩序建构的可能性。(摘选自干春松儒家王道社会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正确的一项是A. 正直公正、中正无偏、以德服人,都属于儒家认定王道社会理想的标志。B. 孟子和孔子主张完全一致,主张先解决物质需求的矛盾,再进行社会教化。C. 荀子实现王道的立场比较灵活,反对使用杈谋获得政权,但并不反对霸道。D. 儒家认为,实现王道政治不能依靠明君和贤相,而靠推行王道政治的君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大量引用相关文献资料原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学术性。B. 在论证王道实现的途径时,文章列举了孟子和荀子两种不同思路,二者形成对比。C. 第段引用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孟子主张的“富之而后教之”的社会治理的顺序。D. 文章阐述儒家王道

6、理想,讲内涵,明方式,最后提出忠告,层次条理,结构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要消除实现王道的退缩行为,就必须培养通向王道的信心和“决断力”。B. 就实现王道的思路而言,荀子更灵活一些,荀子的思路比孟子的更先进。C. 在儒家看来,即便是明君贤相,如果没有推行王道政治也是会被指责的。D. 现实的中国应合理取舍借鉴儒家的制度设计,因为其有些设计是过时的。【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孟子和孔子主张完全一致”错,原文第段

7、“孟子与孔子类似”,选项把“类似”换成了“完全一致”。C项“不反对霸道”错,原文第“并非决绝地反对霸道”,选项漏掉了限制词“并非决绝地”。D项“不能依靠明君和贤相”错,原文第段“不认为只能依靠明君和贤相”,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还可以依靠其他的。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二者形成对比”错,文章列举孟子和荀子两种思路,是并列关系,不是对比。故选B。【3题详解】试

8、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荀子更灵活一些,荀子的思路比孟子的更先进”错,两种思路代表两种不同的途径,并不能说谁比谁更先进。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

9、,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贏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

10、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摘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

11、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

12、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摘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材料三: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員龙安志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正当其时,抗击了西方逆全球化风潮的兴起,迎合亚洲经济体转型契机。“虽然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加强共识后,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等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环保领域的合作,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他说,“在文明交互加深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此次大会还吸引了亚洲以外国家的参与。对此,龙安志说,与古代丝

13、绸之路一样,沿线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就不仅限于亚洲。“随着大会的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关注,但最重要的是,亚洲各国立足自身的根基,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认识下做好自己的事情。”(摘选自经济参考报)材料四:新加坡海峽时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除了分论坛之外,还包括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活动,括了各色美食节、电影节等.将促进亚洲文明合作。阿富汗“TOLONews”电视台报道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之同的和谐共生”。印度教徒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相互理解和知识共享,有助于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近几年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世

14、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摘选自参考消息)4. 下列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关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行的时代背景。B.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达成的共识,为各国文明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能解决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C.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对西方破坏全球化进程的有力回击,并迎合了亚洲经济体型的契机。D.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参与者不只是亚洲国家还包括亚洲以外的国家,他们也会成为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力量、文明力量与经济力量、科技力

15、量,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 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妄自菲薄”、“闭关排外”等倾向,是因为他们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C. 外媒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大会期间活动丰富,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D. 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只要加强交流,就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逐步消除隔阂与差距。6. 请结合材料,概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时代意义。【答案】4. B 5. D 6. 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抗击逆全球化风潮。为各国间文明对话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助于经济领域的合作。【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能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错,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有助于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逐步消除隔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