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1396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8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附解析) (2).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天梯志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专题专题 10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2017 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政治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命题规律 备考建议 文化的交 流与传播 3 年 19 考,其中选择题 12 次,非选择题 7 次; 涉及“一带一路”战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等热点,主要考查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 系,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文化交流与 合作的意义等知识;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文 化多样性的表现和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出现的概率较大 知识:复习本专题、要注意归 纳两个措施正确对待传统 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具体措施; 理解并学会运用三个关

2、系来分 析问题文化与经济、政治 的关系,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 化的关系,文化继承与文化发 展、文化创新的关系 热点:“中国旅游(文化)年”在各 国举行、首届传统医学大会、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等 趋势:备考要兼顾选择题和非 选择题,特别要关注与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 新有关的非选择题 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 3 年 19 考,其中选择题 12 次,非选择题 7 次; 涉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古 建筑艺术、传统戏曲、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华 美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等,主要考查传统文 化的特点和影响,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 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 文化创新 3 年 15 考,其中选

3、择题 4 次,非选择题 11 次; 涉及近年的文艺创作、教育创新及其他文化方 面取得的具体成就等热点,主要考查文化创新 的作用和途径 【考点突破】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 1文化交流与传播 表现 (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过程 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 补短的过程;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基础 2 2.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 原因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

4、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 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 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

5、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4.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从民族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3)从民族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 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 强民族凝聚力。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的继承发展 1.传

6、统文化的特点 3 2.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 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 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 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3.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提示】社会实践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7、;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文化创新的意义 【提示】对民族、国家对社会实践对民族文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的途径 【提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守旧”和“封闭”主义, 反对“虚无”主义。 4 【考题揭秘】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 例 1 (2016 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 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 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

8、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 【答案】B 【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 不选;用 4D 技术来展示甲 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有效地吸引观众,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 播,B 项正确;C 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 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 D。故本题答案选择 B。 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例 2 (2016

9、年全国高考全国 1 卷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 年,华 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 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 在中央电视台 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 ,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 们的启示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B. C. D. 【答案】A 5 【直击高考】 1.(2

10、016 年全国高考全国 3 卷 19)2015 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 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 理是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 的变革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 变革 A. B. C. D.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 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 体现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信息技 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的说法

11、不正确,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 B。 2 (2016 年全国高考北京卷 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件经历过战争 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一副古 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 。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 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B. C. D. 【答案】C 3.(2016年全国高

12、考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 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 6 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B 【解析】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传统 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仍被人们所运用,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但赋予了礼 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相对性”特征,故材料整体是想体现传

13、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 项正确;ACD 都不符合 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择 B。 4. (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 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 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 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 B. C. D. 【答案】D 【解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不选,的说法错误,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集体主义,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14、重视优秀村规民 约、家风祖训是因为它们属于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治理具 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5.(2016年高考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 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 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D 7 6.(2016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

15、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 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 色 A B C D 【答案】D 【解析】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符合题意;这 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 故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 现代传媒的作用, 故和题意不符; 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 但是不能说取代, 故错误。故选 D。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课后反馈】 夯实基础: 1.我国十分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截至 2016 年 9 月,昆曲、珠算等 29 项中国非遗被 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成为世界上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因为文化遗产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