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1780696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综合检测卷含解答(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检测卷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物质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是() A.维生素B.无机盐C.尼古丁D.蛋白质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A.碳B.镁条C.氢气D.蜡烛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酸是一种有机物B.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乙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为1215.在t 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都只能是固体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图示溶液的浓度:XYD.t 时X、Y的溶解度:XY6.将适量的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滤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铜和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7.向盛有10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发生中和反应为

3、H2SO4+Ba(OH)2BaSO4+2H2O。烧杯中物质的某些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其变化趋势中正确的是()8.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侯氏制碱B.蚕丝纺织C.火药应用D.粮食酿酒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可大量施用化肥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D.废弃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白色污染1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晶体: 玻璃、松香、沥青B.导体:石墨、金属、食盐水C.复合肥料:KNO3、NH4H2PO4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

4、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12.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火柴棍的着火点降低C.火柴棍受到的阻力增大D.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13.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B.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C.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

5、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14.下图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B.实验: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C.实验: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D.实验: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第卷(非选择题共72分)二、填空简答题(每空2分,共44分)15.风能是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风力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核电站是将能转化为电能。16.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1)若小烧杯中盛有白磷,集气瓶底部放有固体X,将分液漏斗中适量水滴入,会观察到白磷燃烧,固体X是。(2)若分液漏斗中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内盛有二

6、氧化锰,小烧杯内盛有白磷。将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示:已知该反应放热)。将本实验与实验(1)对比,你得出的结论是。17.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1)幼儿及青少年缺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2)净水时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名称为,实验室中常用的硬水软化方法为。(3)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流传至今的原因是。(4)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自来水B.冰水C.蒸馏水D.水银18.根据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回答问题: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2)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实验二:配制1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3)

7、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4)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的位置应在刻度线处。(5)若将配制好的1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g。19.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F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的化学式:。(2)D物质的用途(写一条即可):。(3)属于化合反应的序号为:。(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1分)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放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片和铜片均会被锈蚀。根据所学知识,稀盐酸能除去铁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联想到能否用稀

8、盐酸除去铜锈呢?于是,他们取少量铜锈放在试管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铜锈溶解,得到蓝色溶液的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结合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及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可能是氢气;可能是氧气;可能是二氧化碳;可能是氮气;可能是氨气。【交流讨论】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肯定不是氨气,理由是。【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分析(1)收集一试管产生的气体,说明该气体肯定不是氢气或氧气(2)再将产生的气体说明该气体肯定不是氮气,而是二氧化碳【得出结论】稀盐酸去除铜锈时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

9、O2。【反思拓展】(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铜锈的成分是下列选项中的。A.铜盐B.铵盐C.碳酸盐D.氧化铜E.氢氧化铜(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类比推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3)铁片和铜片在外界条件相同时,哪一种金属更易锈蚀?并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共7分)21.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取石灰石样品12 g加入烧杯中,再把8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8422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

10、质量为g;(2)计算第一次实验结束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答案精解精析1.C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尼古丁有剧毒,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故C正确。2.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3.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过多会使液体飞溅,故A错误;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都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B错误;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错误;酒精灯的点燃方法是用火柴点燃,故D正确。4.D乙酸是由

11、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由乙酸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一个乙酸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故B正确;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22+14+162100%=40%,故C正确;乙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D错误。5.C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A错误;t 时,X、Y的溶解度未知,故不能确定两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B错误;X溶液的浓度为10 g/(10 g+30 g)100%=25%,Y溶液的浓度为15 g/(15 g+25 g)100%=37.5%,溶液的浓度:XY,

12、C正确;t 时,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C。6.D将适量的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才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7.C向盛有10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会不断增加,但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增加的水不只是Ba(OH)2溶液中的水,故水的质量增加速率应先快后慢,A错误。烧杯中总质量会不断增加,B错误。当滴加Ba(OH)2溶液过量时,溶液的pH会大于7,

13、D错误。8.B侯氏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蚕丝纺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9.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不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要合理施用,故B错误;电解水时正极所产生气体是氧气,负极所产生气体是氢气,故C错误;废弃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白色污染,故D正确。10.A玻璃、松香、沥青属于非晶体,故选A。11.B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12.D火柴置于空气中,供给的氧气不变,A错误

14、;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故B错误;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火柴棍受到的阻力增大,但这不是火柴熄灭的原因,故C错误;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使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破坏了火柴燃烧的条件,火柴熄灭,故D正确。13.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对常见的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表,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不能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能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故C错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能查出实际质量,故D错误。 14.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