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0243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6找骆驼 人教新课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找 骆 驼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地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第三、四自然段

2、是文章的重点。第三自然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句、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做出正确判断的。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2.知道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难点】想一想为什么老人看到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就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来源

3、:学科网ZXXK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语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重点是老人不紧不慢说话的语气。在课文教学时,感知阶段,要读准字音,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愤愤”“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注意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

4、驼的。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走走,体会单脚跳脚印深,双脚走脚印较浅,从而了解因左脚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脚上了,脚印就深。(2)从树叶上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类似“找骆驼”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对观察或调查到的情况经过思考推理,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有关推理、探案小说,如包

5、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有关骆驼的图片、资料等。1课时方法一(主方法)1.猜谜语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你们来猜一猜。PPT出示: 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谜底:骆驼。)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吗?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疑问,会提出“谁找骆驼?找到没有?根据什么找到的?”等问题。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阅读提示里说的,读读阅读提示,准备学习课文

6、。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质疑课题,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思考,便于深入理解课文。方法二(次方法)1.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谁还记得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吗?(观察与发现。)是呀,观察一种事物,发现它的奥秘,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怎么做?(认真思考。)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许多发现。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观察与发现”,为课文中老人认真观察后得出结论埋下伏笔。2.初读课文知大意。(1)弄清学习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提示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7、。PPT出示: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把课文读通。然后检查自学效果。(2)感知课文大意。根据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收获,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PPT出示: 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 ),()骆驼的事。走失了打听指点找到了学生根据自读课文,填写上以上的词语。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式来了解课文大意,降低了难度。一、细读课文,探究道理1.探究骆驼的特点。(1)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里的问题。还可以把自己的

8、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并画出有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2)合作交流: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试着说一说。从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骆驼还缺了一颗牙齿等来说。完整地说一说。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完整地说一说走失的骆驼的特点。即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米,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3)读好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这些内容是从课文中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的。分角色朗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可以先在小组里试着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朗读展示。来源:学科网ZXXK我们从商人说的话中能看出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读好“是的,不错,对极了”这

9、些词语。再来读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要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语气。(学生练读,读出语气。)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2.读懂老人指点商人的话。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老人不紧不慢说的那段话告诉了我们这些特点,请认真地读一读。一起来读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想一想,老人看到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老人看到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心想,骆驼左脚肯定有点跛,如果骆驼的左腿不跛,那么两边的腿印应该是一样深的。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的呢?因为老人看到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老人又是怎么

10、知道骆驼的牙齿缺了一颗呢?根据又是什么呢?老人看见了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骆驼的牙齿印。请连起来说一说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读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的那段话,读完后把问题的答案说给同桌听一听。小组讨论,合作填表,并根据填表回答问题。老人来源:Z,xx,k.Com知道骆驼的特点来源:Zxxk.Com判断依据左脚有点跛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面驮蜜,右面驮米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缺了一颗牙齿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学生自读课文,试着填表,连起来说一说,并回答:老人看到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老人看到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他就知道骆

11、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老人还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他就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过渡:你能填一填吗?PPT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学生再学着老人不紧不慢的样子,读读老人说的这段话。(学生齐读老人说的话。)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便于理解课文。二、角色朗读,创新表演过渡:读得非常好,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终于找到了走失的骆驼。1. 指导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可真有意思,让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再读一读吧,然后,分角色朗读。朗读提示。当商人发现走失了一只骆驼,心情会是怎样的?着急。当

12、他遇到一位老人赶上去时,会用怎样的语气问?着急。除了着急,还会有什么语气?有礼貌。老人的话该怎么读呢?不紧不慢、稳重。当商人听了老人那么准确地说出了骆驼的特点,商人听了会怎样?很高兴。老人把骆驼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商人会怎样?越来越高兴。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分角色练读。2.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学生按照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四人小组进行创新表演。再抽取其中的一组上来表演。进行评议。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心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三、巧谈体会,课后拓展1.拓展,巧谈体会。导语:同学们很好地体会了这个故事揭示的

13、道理,还有其他的收获吗?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商人心情怎样?会怎么想?再去见老人,他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2.延伸,受到启发。导语: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老人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老人不仅很会观察,而且还会动脑筋,很聪明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体会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善于观察分析的老人,他通过观察骆驼留下的痕迹叙述出了骆驼的样子。我们要学习他善于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特点。一、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究竟(jngjn)啃过(knkng)跛脚(bb)驮着(tutu)骆驼(tutuo)二、近义词巧替换。1.

14、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2.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3.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4.商人照老人的指点,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三、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连起来。1.我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有牙齿印。我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2.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腿脚不灵便。【参考答案】一、jngknbtutuo二、1.丢失2.仔细3.到底4.果真三、1.因为我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有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2.因为爷爷年纪大了,所以腿脚不灵便。找 骆 驼起因(19)走失骆驼经过(10)-询问分析指点观察所得结果(11)找到骆驼善于观察找骆驼一文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之处: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大力指导下合作效果不错。“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