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780241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潭县三中湘潭县三中 卢利卢利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法简介教法简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材简析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潮流”。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 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 难地踏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 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 。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 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 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这些思想从学 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 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通过讲授,力 图让学

2、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 重点难点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 “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 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 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 历程,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思想,培养学生

3、的爱国 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 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 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 精神不能改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简介 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 要能力之一。本课采用“问题导入-情境 体验-合作探究-感悟历史”教学模式, 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 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 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 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 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 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

4、【讲授新课 】 “开眼看世界 ”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思想 【课堂演练】 【思维延伸 】 器物器物 ( (科技科技) ) 制度制度 (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 思想思想 ( (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维新派)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 地主阶级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 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材料一材料一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 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 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 于是利玛

5、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 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请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不不 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问题导入问题导入 材料三材料三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 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 1842年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 材料四:材料四: 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 馀里。 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 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回疆,在 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缅甸在英吉

6、利之东 ,相距四五个月。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 俄罗斯过。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 走回疆,无路可通。 林则徐洋事杂录六 请思考:请思考: 这则材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则材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 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 ,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 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 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 封封 闭闭 所所 以以 落落 后后 落落 后后 就就 要要 挨挨 打打 挨挨 打打 必必 须须 思思 变变 思思 变变 才才 能能 崛崛 起起 情境体验: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丧权辱国之下,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 团一员,你能容忍吗?准备采取什么 措施? 1、 背景 、晚清封建社会晚

7、期 危机四伏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侵略扩张 、鸦片战争 惊醒志士 2 2、 倡导者:倡导者: 林则徐、魏源 第一模块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在广东主持军务 期间,积极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探求西方军 事科学技术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引进西方 先进先进船舰大炮船舰大炮并加以并加以仿仿 制制。他。他主张建立主张建立一支一支“ “器器 良、技熟、胆壮、心齐良、技熟、胆壮、心齐” ” 的的新式水师新式水师。开中国近 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 西方的先河。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贡 献: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船炮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 近代中国第 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魏

8、魏 源源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代 表 作: 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的专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请结合材料和教 材分析魏源向西 方学思想 是什么? 3 3、影响、影响 : 鸦片战争之前: 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 鸦片战争之后: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 蔚然成风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9、步,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 ! 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 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 到的是怎样的世界? 全面吗?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捻军起义 情境体验: 请结合上述图片, 从统治者的角度概括当时中国的形 势?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统治者你 该怎么办? 第二模块 “中体西用 ” 1 1、背景:、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2 2、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 3、目的:、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材料: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 ”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张之洞(洋务派)说:“中学为内学,西学 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 于经矣。” 请结合材

10、料和教材分析:概括“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质、根本目的 “中学为体”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 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体 、本质); “西学为用” :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 ,为封建制度服务。 它 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 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 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洋务派的措施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 创办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 4.4.实践实践: : 开展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

11、 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 晚 清 留 美 幼 童 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 詹天佑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严复 你认为只学“西用” 不学 “西体”能否真 正让中国走出困境?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材料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 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 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 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 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 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 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 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不揭破犹

12、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 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 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 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 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 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 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材料3: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 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 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 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德国首相俾斯麦 5. 5. 评价评价 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 观念,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 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 中国近

13、代化的第一步。 有保守的一面:仅停留在学习西方 物质文明的层面。 思想变化: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新观点 原 因:有识之士觉察到洋务运动的弊病, 认识到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 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 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 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 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 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问题导入问题导入 请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 认识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

14、化? (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 知识分子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 传入 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1)背景: 王韬 郑观应 第三模块 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商战救国;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3)主张 : 积极: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 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4)评价: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年 份 上 海 苏浙 地区 其他各地 合 计 1895133, 972 40,592 174,564 1896133, 972 11, 048 40,592 185,612 1897139, 272 54, 440 40, 592 234,304 1898161, 084 54, 440 90,656306, 180 华商纱厂1895年至1898年间的纱锭设备 和地区分布情况如下 通过上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甲 午午 战战 争争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情境体验: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 产阶级爱国者,请问你会为改变中 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想一想想一想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