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01899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江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1.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A. 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B. 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C. 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D. 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可知,中国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D正确;A

2、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85年已经改革开放了,B错误;90年代开发和开放浦东,时间不符合题意,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史实分析解答。2.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3、 B. 代价成本高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 国家干预经济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D. 计划经济难以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答案】A【解析】该报告主要是指出计划经济的弊端,实际上是认为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故答案为A项。该报告的主旨并非仅仅只停留在指出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B、D项;报告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排除C项。3.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

4、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给方面的,故可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化,故选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4.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

5、趋势深刻反映了( )A.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减弱”“多元化”等基本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西方科技文化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材料也没有讲到“西方科技文化”和“民众观念西化”的关系,故排除D项。5. 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

6、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 “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B. 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C. “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 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A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相符;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不正确;新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D不正确。6. 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

7、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資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A.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 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C. 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D. 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答案】A【解析】由“预防社会风险”“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和“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資助”,实际上是英国福利制度向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体现,故A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是福利制度的作用,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容易错选B,应该明确题目要求是“该报告的

8、主旨”,B属于英国福利制度的作用,而不是主旨。7. 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 )A.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B. 欧盟日本崛起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美国经济衰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里根1980年2月”、“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可知,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出现了材料中里根总统所发的感慨,D正确;A错误,里根时期美国处于攻势;BC属于外因,分析主要原因要从内因考虑,排除。8.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

9、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C.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所以没有建立新的官僚政治体制,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给了农业以及部分中央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排除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利用了斯大林模式的独裁主义”,即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故选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了苏联经济一点活力,排除D。9. 201

10、7年1月,美国特朗普就任总统后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帜,不仅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且重开与墨西哥、加拿大的北美自贸区(NAFTA)谈判。这反映出( )A. 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挑战 B. 美国的经济霸权重新崛起C. 美国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 D. 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打破【答案】A【解析】表明美国已不愿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美国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展现出以“经济民族主义”对抗全球化、以强调“主权”的双边方式取代多边主义的倾向,故A正确。二战后美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B;C项题干没有体现;题干反映了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排除D。10. “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3

11、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 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C. 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 D.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说明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表明中国人思想观念因改革开放与世界逐渐同步,“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表明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12、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融人全球化浪潮中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只是揭示了材料的局部信息,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11. 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A. 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 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C. 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 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答案】D【解析】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并不能说明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故A错误;唐朝尚未形成理学,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

13、化的主流,故C错误;“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说明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统治者各种宗教都提倡的根本目的,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的实用功能与巩固统治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2. 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 )A. 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 B. 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C. 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D. 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答案】C【解析】元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使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

14、步提高,故选C;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其余选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13.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A项表述有误,排除;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排除B;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排除。14.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人类必须在他自身内寻求那种属于神性的世间生存,主观性因此取得了绝对的认可,而

15、在自己本身获得了对于神明的关系的决定它把绝对的真理关系被(教会)歪曲的地方,发掘的纤毫毕露,并设法把这种歪曲彻底摧毁。”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它把绝对的真理关系被(教会)歪曲的地方,发掘的纤毫毕露,并设法把这种歪曲彻底摧毁”,结合所学,宗教改革反对教会的说教,提出上帝就在你的内心之中,彻底摧毁被教会歪曲的绝对的真理关系,C正确;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排除BD。15. 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主性;李贽对正统思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