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复习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复习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华在线 010-62771166 62781166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中古历史的转折点 魏晋南朝士族社会 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 文学艺术“自觉”的时代 政治制度 军事制度 法律制度社会:士族社会的兴衰政治:皇权与门阀政治消长思想:儒、玄、佛、道并行制度:皇权衰弱而中央集权加强 儒学衰落而影响立法董卓之乱与军阀混战: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起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于许昌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建安13年(208年):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曹操的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任天下之智力
2、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唯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赵翼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二局,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自此例一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屯田兴修水利九品官人法中正则由政府委任,这样就把私人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政府控制了舆论,而当中正的既是大族名士,他们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唐
3、长孺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时年30岁。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文帝伐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与曹真等受遗诏辅佐明帝。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至太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渊。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辅佐齐王芳,拜太傅。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同年卒。251年,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次年进大将军。254年,废黜齐王芳,立高贵乡公髦。255年,平定扬州毋丘俭、文钦反抗。同年卒。255年,以大将军辅政。258年,平定扬州诸葛诞反抗。260年,杀高贵乡公髦,立元帝奂。263年,灭蜀。以十郡封晋
4、公,拜相国。264年,进爵晋王。次年,建天子旌旗,卒,子炎篡魏。西晋灭吴统一晋初政治措施:中央官制:八公、尚书分封诸王推行都督制罢民屯两汉属和平统一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兼并问题成为社会痼疾。魏晋南北朝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故国家与士族地主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人口的斗争。政府一面通过实行赐客、复客、荫客等制度,满足世族地主的部分要求;一面又限制对人口的无限制占有,故利用国有荒地,实施屯田、占田、均田制度和与之配套的租调制度,以保证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因此从制度层面看,国家土地所有制呈现出发展趋势。随着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屯田制终于彻底瓦解,泰始
5、元年(公元265年)“罢农官为郡县”。西晋政权一方面要维护豪强大族的利益,另方面又要保障一批为西晋政权提供赋役的国家编户,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颁行占田制。 占田制规定:普通百姓占课田。男子一人有权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中男子五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女子二十亩为课田,亩税八升。不论占田是否足额,课田必须缴足。世族官僚占田荫客制。一品占田五十顷,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十顷。一品至九品荫客十五至一户,衣食客三至一人,荫亲“多者九族,少者三世”。“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调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十五下至十三、六十一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布
6、户一匹,远者或一丈。”占田制只是规定了一般农民有权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并未给予保证;官僚贵族实际占有的土地却并未触动。因此占田制的推行并未限制士族地主的发展。但占田制下的农民比屯田客人身相对自由,所受剥削也较轻,因而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占田制推行的历史意义:首先,调整了世族地主的整体利益,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得以顺利发展。其次,大批生产者从军事编制的屯田上解脱出来,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第三,允许农民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鼓励了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第四,逃亡避役的屯田客和流民有权合法占有土地,得以定居占田,安心生产,促进了生产者与土地的重新结合。据统计,太康元年政府控户近246万
7、,而占田制实施后三年,激增至377万,说明不少流民重新附籍。晋书卷24食货志谓“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干宝晋纪总论也说“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八王之乱重用宗室子弟,特别是以之充当握有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现象,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大致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下延至南北朝乃至唐初未变。问题的症结还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世族地主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上
8、的分裂倾向,世族地主在政治上的代表不断鼓吹促使分裂倾向加剧的分封制及五等爵制,企图从政治制度上肯定世族庄园经济的分裂性与独立性。而限于历史条件的错误认识,也使西晋统治者难以判明态势。早在曹魏时代,司马懿长兄朗就认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魏末司马氏篡权,曹魏宗室竟无一人有反抗能力,司马氏也误以为是曹魏对宗室亲王的限制所致。至司马昭执政时,就于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宣布“复五等爵”,实际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入晋后分封之论更为喧嚣,世为名族的刘颂就公然主张“裂土分人,以王同姓”;又如孙吴丞相陆逊之孙、数代显赫的江东大族陆机也作五等论,主张分封,“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
9、 西晋之所以成为短期不稳定统一,除了世族地主经济发展这一根本原因外,统治集团的一些决策与措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措置之一就是分封制。西晋建国之初,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便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下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又“更制户邑”,大国增至四万户,小国皆增至万户。特例更多,如成都王颖食邑十万户,汝南王亮、秦王柬八万户。西晋共分封57王,此外还有众多的公侯伯子男。诸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也不断增加,开始是允许自选国中长吏,其后又听其直接掌管封国中的军队。这样,
10、各封国对中央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成为导致“八王之乱”的直接契机。西汉分封的失误,由于社会直接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尚未强化,中央集权相对强化,朝廷尚能控制局面;而西晋则因世族地主势力的发展而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社会终于失控。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灭亡的原因,是未分封同姓诸侯王,缺乏屏藩。故于泰始元年(265)封宗室二十七人为王,有领地和军队。大国封地不过一郡,军队不超过五千。但诸王是出任军事重镇长官,如武帝未年,用楚王玮都督荆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彤、赵王伦、河间王颙等先后出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出镇的亲王拥兵自重,导致了八王之乱发生。 西晋统一后,“诏天下罢军役” ,国家控制的军队
11、数量有所削减;大批军士解甲归田,对社会生产是有益的;但西晋政府却未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拥有一支足以维护统一的武装力量。同时却使同姓诸王的领兵权不断增强,甚至以“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名义让他们直接掌管本属国家的军队。更助长了分裂倾向。与汉唐不同的是,西晋建国伊始,统治集团即开始腐化。晋武帝平吴之后,“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太傅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臣傅咸曾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武帝死,继位的惠帝智力低下,皇后贾氏专权擅杀,引发“八王之乱”。贾后与皇太后(惠帝姨母)父杨骏争权。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与掌握禁军的楚王玮合谋杨骏,囚死太后。但朝廷又推汝南王
12、亮和卫瓘辅政,贾后使惠帝下密诏令玮杀亮、瓘,再以擅杀罪除玮。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贾后召表面上亲附她的赵王伦入辅,并杀死非亲生的太子遹。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赵王伦杀贾后并废惠帝自立,诸王纷纷“勤王”,“兵兴六十余日,战及杀害近十万人”。其后赵王伦被杀,惠帝复位,但诸王争战更剧。永兴三年(公元306年)东海王越入朝专权,毒死惠帝,拥立怀帝炽,“八王之乱”才告结束。“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百姓创痍,饥饿冻馁”。但西晋政府及诸王也已元气大伤,而诸王为骨肉相残所招徕的各族势力乘虚而入,引起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 八王之乱两个阶段公元291年,贾后用司马玮政变,杀
13、杨骏废皇太后,又借口楚王玮矫诏擅杀司马亮、卫瓘(gun),将其处死。(公元291299年,贾后专权,名士执政,政治腐败而政局相对安定。)公元300306,六王厮杀,中原残破,权归东海司马越。 八王之乱后,胡汉移民狂潮和遍布全国的暴动起义,已经无法控制,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五年(公元311年 ),随着司马越死亡、晋军主力被歼、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西晋王朝名存实亡。其名义上的寿终正寝,是流亡西北的晋愍帝被俘后遇害的时间公元317年。 东晋(317-420)永嘉元年(307)7月 司马睿为安东将军、 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 11月 王澄都督荆州。永嘉三年(309)3月 王敦任扬州刺史。永嘉五年(3
14、11)4月 晋主力灭亡,洛阳陷落, 怀帝被俘。建兴四年(316) 长安陷落,愍帝被俘。 建武元年(317) 司马睿即位。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 田余庆 教授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 东晋基本国策依靠侨姓士族团结南方士族利用流民武装只要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等的优待。对于吸引中原地区人民像怒潮似地涌向江南,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王导的历史贡献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 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 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士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 田余庆荆扬之争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士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