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779979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一部分重点资料A(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1840年至1919)复习资料A一、名词解释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字元抚,一字少穆,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是经世致用的实践者。早年尽力修治黄河。1838年湖广总督任内,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曾上奏道光帝,极力赞同黄爵滋以死罪重治吸食的主张。 1838年12月底,受命为钦差大臣, 1893年3月到达广州,进行了虎门销烟、整顿海防、积极备战等一系列工作。为了了解西方情况编写四洲志。此后曾任两广总督,继而协办海防。后充军伊犁。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议兵农合一。1846年以后重新被起用。1850年病故。其主要思想是1.鼓励正当贸易,严

2、禁鸦片走私;2.首次批判封关禁海的思想;3.主张藏富于民,让商民自由开发利源;4.警惕沙俄对西北的陆路侵略。主要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以及编集的四洲志、华事夷言等。其著作今汇编为林则徐集。他不仅对制定抗英策略和防范沙俄起了重要作用,也在思想界起到启蒙作用,更因其虎门销烟成为民族英雄。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以前受聘辑皇朝经世文编,撰筹漕、筹河等编,并助两江总督陶澍筹办漕运、水利诸事,对社会实际问题颇多了解。鸦片战争爆发后,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参加浙东抗英斗争。代表作

3、海国图志。以四洲志为基础,搜集更多世界地理资料后成书,初版五十卷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1847年至1848年,增补为60卷本;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制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和养兵之法,改中国军队;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器械;批评汉学宋学,主张新。该书中的历史进化观和要求变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前驱。 徐继畬(17951873):字键男,山西五台人,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广西浔州知府、两广盐运使、福建布政使等。1846年授广西巡抚,后改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1844年结识雅

4、裨礼,在其帮助下开始撰写瀛寰志略,成书于1848,全书共10卷,3卷总记、亚洲,4卷欧洲,1卷非洲,2卷美洲。约14.5万字,内含插图42张。除了关于大清国疆土的皇清一统舆地全图以及朝鲜、日本的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图所制。书中不仅记述各国地理、历史、自然、人文等诸种情况,还有作者的评论。重点论述了欧美各国以重商为本,海外贸易、科技和海军发达,并介绍民主制度和议会政体,对其多有赞扬。此书对外部世界的介绍比魏源更为具体,态度较为客观,但未做出中国应走何种道路的回答。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人,字璱人。他深刻认识到清朝末年来自国内外的严重危机,主张改政治,抵御外侮,同林则徐

5、、魏源等同倡经世致用之学。学术思想之路:学习正统派考据学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厉批判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主张经世致用。但他的主张局限在通过闭关锁国抵御外辱,希望统治者加以自救。著有:尊隐、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等,汇集为定庵文集。他的文章是上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一种新开拓,形成了一股新风气,是新学家崇拜的偶像。 经世致用:原是一种讲究通晓儒家经典以服务于社会现实的崇实学风和价值取向,又称为“通经致用”、“经世之学”、“经济之学”。其在嘉道年间的崛起与今文经学复兴关联很大,以道光六年皇朝经世文编一书的问世为标志。此书集经世致用文章之大成,有力推动思潮兴起。与此同时,经世派开始形成,其代表人物可分为两

6、种,一为政治家型,其特点在“行”而不在“言”;另一类可称为学者型,其特点在“言”而不在“行”,通过著书立说弘扬新思想。在鸦片战争前着重抨击时弊、要求整饬吏治,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对漕运、盐法、河工尤其重视,所关注的大体仍是传统的内容。战后,经世派积极研究世界,鼓吹抵御西方侵略,魏源等甚至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思想,反映着思想的深化。经世致用思潮在咸同年间仍有发展,在19世纪60年代为洋务运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新举措提供了借鉴和理论依据,并对19世纪后期的进步思想家的成长发挥了启蒙的作用。经世致用思潮是中国的学术、文化从“古代”过渡到“近代”的桥梁,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史上居于关键性的地位。 士

7、绅:晚清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指地方乡里上的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人,一般多是指至少拥有基层的科举头衔(秀才或生员)以上的人物。包括由捐纳成为士绅的富商、乡居的退职官员、具有军功的退职官和具有武举身份的人。他们享有免除徭役、免去向官员下跪的特权。晚清时期,士绅对于维护地方风气和社会对于儒学的信仰具有极大的作用,是晚清社会的平民首领、官民的中介、乡土的权威。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早期提出的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其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为9等,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提出了设立基层单位两和乡官制度的概念。反映了广大农民

8、强烈反对地主压迫的要求和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理想社会的渴望。但是太平天国绘制的平分土地的蓝图违反分散的小农经济的现实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实现。 书85-86页看内容。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1859年洪仁轩主持朝政后,提出向西方学习、进行资本主义性质改来巩固农民政权的方案。政治上要求增强中央集权;设立新闻官和创办报纸,发扬公议,实现除弊政;其关键在于制定法律和选用官吏。经济上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近代交通和工矿业并创立银行。文化上提倡办学校医院,移风易俗。外交上主张平等往来,鼓励在华投资,但不许洋人干政。这些主张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并对后来者探

9、索救国救民道路和向西方学习提供了借鉴。但由于难以得到广大农民的理解,加之军事斗争的紧张,最终没有实施。 冯桂棻(18091874):字林一,江苏吴县人。道光年间榜眼。1860年以后协助李鸿章,创立淮军。1861年著有校邠庐抗议,首倡中体西用,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认识到“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事实上已经提出了要在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不仅广泛影响了之后的洋务派,对维新派也有极大的启发。冯桂棻先后在书院讲授约二十年。所学甚博,对当时的河漕、兵刑、盐铁等问题尤有研究。 王韬(1

10、8281897):江苏苏州人,字紫诠。1848年,王韬得传教士麦都思的聘请,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在此工作十三年,和传教士合作译著诸书,并受洗成为基督徒。1862年向太平天国上条陈,因此事亡命香港。1867年到1870年王韬游历欧洲,返回香港后编译了法国志略、普法战纪。187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王韬在循环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切中时弊,短小精炼。1875年王韬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1884年王韬回到上海,被聘为申报编辑。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变法自强”,主张以欧洲强国为榜样。教育上主张改科举取士法,废除繁文。政治

11、上主张“君民共主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军事上主张进行改,新兵器,并变军队的制度和训练方法,尤主张效法德国军制;经济上实业强国,发展工矿交通。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人。1858年远游上海,弃学从商。先后在上海的洋行、轮船公司任职。同时还投资于实业,捐纳得官衔。1880年,编定刊行反映他改良主义思想的易言一书,提出了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措施。文化上主张翻译西方富国强兵的书籍广泛传播供人学习;经济上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对华洋商税赋不平等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主张保护性关税政策。政治上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1894年,

12、完成盛世危言。该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议会政治。在经济方面,郑观应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民国以后,郑观应主要精力办教育。 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钦定的辅政八大臣与叶赫那拉氏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等人联合,于11月2日发动

13、政变,八大臣或被杀或职或充军,政权被收至两宫太后手中,改1862年为同治元年。辛酉政变之后,清廷的内政外交政策都发生了大的转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由咸丰帝批准成立。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存在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据辛丑条约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总理衙门的主要任务是办理外交,同时还经营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后来筑路、开矿,制造枪械、军火等事务也都经营。它实际上总揽了整个“洋务”事宜,成为一个权力大职务广的清政府中枢机关,下设京师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署。组织大体仿照军机处的体制,主要分为总理大臣和章京两

14、级。总理大臣由皇帝任命,章京一级主要负责办理具体事务,有各部院保送。总理衙门大臣兼任原来职务。总理衙门内分为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等五股办事。它的设立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五口通商大臣:晚清重要的外交机构,844年10月设置。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初设时由两广总督兼职管理。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衙门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职。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驻地移至南京。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置,是中国近代外交机构建立的第一步。 南洋通商大臣:全称是南洋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其前身为五

15、口通商大臣,初驻广州,1859年后驻上海,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对外通商、交涉事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务,以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1866年将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南洋通商大臣,其职权是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口岸的通商事宜,兼办海防和其他洋务。1873年起,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三口通商大臣:晚清重要外交机构,全称办理牛庄(后改营口)、天津、登州(后改烟台)三口通商事务大臣,1861年初设。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订立后,清朝为适应北方沿海通商口岸开放的形势,办理通商和外交事务,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新设此职管理北方所有洋务、海防事宜,

16、驻天津。,三口指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为专职由崇厚任职。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北洋通商大臣:晚清重要外交机构,前身为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所有洋务海防事宜,均归直隶总督经管,称“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1870年8月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此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达二十多年。他实际上是晚清办理外交、洋务的总代表,致使北洋大臣地位不断提高,职权不断扩大,北洋大臣的地位和权势高于南洋大臣。 南北洋通商大臣:晚清重要的涉外官职。1866年设南洋通商大臣,其职权是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口岸的通商事宜,兼办海防和其他洋务。1870年设北洋通商大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