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79971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能够准确地辨别生物与非生物。2、理解并记住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重点难点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课件PPT演示文稿、珊瑚视频课题生物的特征授课时间第2课时教 学 教 程 与 内 容一、引课播放珊瑚是生物吗?的视频,引入新课:什么是生物?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二、新课学习(一)生物与非生物1、回忆视频内容:珊瑚是生物吗?是生物的是什么?2、师讲解: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和遗传。新陈代谢是生物

2、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3、相应练习。(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组织学生讨论人本身就是一生物,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人的一些特征:(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需要营养(2)我们离不开氧气呼吸(3)要去厕所、出汗排出体内废物(4)面对危险要躲避对刺激作出反应(5)能从小长大并生儿育女生长和繁殖(6)像父辈又和父辈不一样遗传和变异2、由此讨论生物的共同特征(1)展示施肥、动物捕食、发霉的食物的图片,根据图片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要呼吸,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植物是不是也要呼吸呢?当然也会,但是这不是我们能看到的,以后我们会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总会要

3、产生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废物。(4)植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等。(5)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的视频)(6)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3、教师讲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4、完成书后的练习(三)总练习。三、目标检测及总结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 题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3、初步培养学

4、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课型新授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

5、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伯伯请教。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

6、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经验。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较。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案例题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 学科:

7、生物2、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深入钻研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由学生搜集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拓展学习生物很多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过程与方法:欣赏图片,合作交流,有力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1、下

8、面请同学们说一说,看看这些生物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1)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沙漠环境。(2)蓝鲸适应海洋,足变成鳍状。(3)骆驼适应沙漠生成驼峰,足底生成胼胝。(4)鸟类为适于飞行体型为流线型,全身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5)蝗虫为适于陆地生活,具备了外骨骼。(6)旗形树的树冠顺风长,可避免树枝被风折断。(7)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小组内探讨: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

9、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课件展示、分析众多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乌贼的墨囊、猫头鹰的利爪、尺蠖的拟态等、播放相关的生物影片。感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百度图片】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蚯蚓为例,它被人们誉为“地下的耕耘者”,为什么?来引入生物的环境的影响。【百度图片】蚯蚓疏松土壤2、讨论: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百度图片】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实验探究和分析: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师生对测量的灌丛、草地、裸地的数据分析,绘制湿度曲线。得出相关结论。(三)出示课件,尝试应用:1、分析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

10、能发现什么问题?2、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但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型都完全变了。【百度图片】动物的保护色 3、警戒色:对捕食者往往有信号及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最常见的例子是黄蜂及胡蜂,他们的身体有黄黑相间的醒目条纹,其作用是警戒而不是隐蔽.【百度图片】动物的警戒色4、拟态: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如尺蠖之极似树枝,凤蝶幼虫之极似鸟粪等。【百度图片】动物的拟态(四)总结升华1、教材中关于几种生物的描述说明了什么?2、英国曼撤斯特18世纪以前,山清水秀,那儿有较

11、多的白色的华尺蛾和较少的黑色华尺蛾以及吃华尺蛾的鸟类;后来,工厂多了,树木都染黑了,白色的少了,黑色的多了,请你分析原因。、蚯蚓既可以生活在土壤中,又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存在的关系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五)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非生物生物的因素 生态因素 相互影响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技能目标:(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

12、系起来;(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3.情感目标: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三、教学难点: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旧知回顾:1、生物的生活环境 2、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纠错温故而知新情景导入:由“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本课。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丽的生态系统。引发学生兴趣、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内容。由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一座城镇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提问:究竟什么是生态系统?继而总结出生态

13、系统的概念,并强调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这部分内容简单,主要强调生态系统的构成,让同学们加深理解。由概念延伸,进一步提问: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是不是生态系统?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并总结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不是生态系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多媒体展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教师提问:此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继而强调非生物部分就是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而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易被学生忽略,需强调说明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教师提问:此

14、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与农田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概括和总结能力。将学生分成生产者组、消费者组、分解者组、非生物组和评委组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为角色扮演搜集整理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各个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充分了解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请同学们画出草、羊和狼的关系图,然后总结出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画法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总结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说出食物链起于什么,止于什么,箭头指向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概括和总结能力。让学生对食物链充分理解和掌握。用幻灯片播放书中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继而总结出什么是食物网。学生回答总结进一步强调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能量的最终来源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