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79752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在变化,这个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品尝米饭”、“观察淀粉和碘酒” 、“对比观察米饭、淀粉分别和碘酒混合的变化”以及“寻找淀粉的足迹”四个活动,探索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巩固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学习,提供了对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学情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的现象在四年级已经有所接触,本课将对这一现象做更深的讨论,主要是运用这一现象挖掘生活中一些

2、事物中的淀粉,并进一步巩固前两节课关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学习。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将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和表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淀粉与碘酒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2.能力目标 运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去检测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包含淀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推理、动手实践及团队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淀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特别注重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利用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

3、一特性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以及含量的多少。【教学准备】教具:用淀粉液写过字的纸、碘酒、喷壶、实验报告单、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马铃薯、红薯、胡萝卜、白萝卜、番茄、洋葱、花菜、塑料碗、塑料勺、纸碟、培养皿。 【教学过程】时间准备教具和实验教材准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5分钟)用淀粉液写过字的纸、喷壶1. 魔术表演:将一瓶棕色液体喷在密信上,请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2. 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3. 学生表述自己看到的结果。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疑。师生问答,培养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二、实验探究体验乐趣活动一品尝米饭(5

4、分钟)米饭、塑料碗、塑料勺、PPT课件(一) 品尝米饭1.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米饭(眼看、手摸、鼻闻)再请学生品尝,同时出示品尝的要求。(1) 含了10秒钟后的味道;(2) 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3) 小组猜测米饭味道变化的原因。2. 边品尝边交流,并完成“记录表一”。3. 汇报交流结果。4. 阅读课文第30页“米饭变甜的原因”。5. 小结: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变化,交流合作,教师重点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活动二:观察淀粉和碘酒(5分钟)米饭、塑料碗、塑料勺、淀粉、碘酒、培养皿、PPT课件(二) 观察淀

5、粉和碘酒1. 认识淀粉(1)导语:淀粉又名生粉,是厨房里常备的烹饪用品,下面我们将运用刚才认识米饭的方法近距离地来认识一下淀粉。(2)学生观察观察淀粉要求: 取一小勺淀粉放入培养皿中; 运用“看、闻、摸”等方法观察淀粉,认真观察后组内交流。2. 认识碘酒(1)导语:淀粉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武器可以快速检验出它的存在呢?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这样的秘密武器碘酒。(2)学生观察:用眼看,鼻闻的方法观察,强调“扇闻”的规范性和重要性,认真观察后组内交流并完成“记录表二”,请几个小组分享观察结果。1.通过米饭的观察指导,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淀粉和碘酒,不仅操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得他

6、们对物质的观察方法得到巩固。2.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活动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5分钟)米饭、淀粉、碘酒、滴管、PPT课件活动(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教师演示: 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同时PPT课件呈现); 强调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方法的重要性; 提示要注意力度和滴量的均匀。2.学生实验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取一小滴碘酒滴在淀粉上,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3. 对比观察“米饭和碘酒”及“淀粉和碘酒”的异同,小组内重点交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后完成“记录表三”,并展示汇报。4. 小结:米饭和淀粉滴上碘酒,变成蓝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可以利用变蓝这一特质来

7、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1.检查学生已有的实验技能,纠正不正确的地方,规范实验操作。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对比、分析能力以及认真审慎的科学态度。活动四寻找淀粉的踪迹(16分钟)碘酒、滴管、马铃薯、红薯、胡萝卜、白萝卜、番茄、洋葱、花菜、PPT课件活动(四)寻找淀粉的踪迹1. 掌握了检验淀粉的技巧,请学生来检验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同时在课件上呈现实验提示;2. 小组合作预设结果,完成设计方案;教师下组了解设计和检验情况。3. 学生完成后交流作记录,并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分享结果并分析与其他小组结果不同的可能原因。4. 小结: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淀粉,蓝色的深浅浓淡是由淀粉的含量多少造

8、成的。1.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含有淀粉。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技能和方法,形成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总结(3分钟)PPT课件1. 魔术解密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说一说课前魔术的秘密。2. 谈收获与困惑以问题的形式师生一起总结本课的收获,巩固所学的内容。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深化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持续探究的习惯。四、应用拓展(1分钟)PPT课件制作神秘的信件鼓励学生课后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写一封秘信,并演示秘信的制作过程。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

9、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板书设计】 唾液米饭 (淀粉) 甜味 (新物质)混合 米饭 化学变化 碘酒 蓝 色 淀粉 新物质【相关表单】“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班别:六( )班 日期: 执教者:小组成员:_记录表一 :“品尝米饭”刚品尝时的味道品尝一分钟后的味道我们猜测米饭变味的原因记录表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特征颜色气味状态米饭淀粉碘酒记录表三 :米饭、淀粉和碘酒混合后的变化淀粉 碘酒 _ 色 发生了_变化米饭 碘酒 _ 色 记录表四:“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注:含有的打“”,不含的打“”)食物名称马铃薯红薯胡萝卜白萝卜番茄洋葱花菜预 测检验结果我们发现含有淀粉的食物:不含淀粉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