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城与运河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9646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城与运河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城与运河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城与运河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城与运河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城与运河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与运河解读一吟诵这首诗歌,一股自豪感油然从心底升起,凝聚在胸口,让热血沸腾。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祖国的大地上游动,它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运河呢,则是静悄悄地如绸带一般飘落在大地上,银光闪闪,伸向天边。长城有着男子汉的气概,胸襟广阔,气势磅礴、宏伟浩荡;而运河就如姑娘一般柔美飘逸,风姿迷人。这一刚一柔,一横一纵,把我们祖国的民族特点演绎地恰到好处。最让人赞叹的是创造这两个奇迹的祖先,仅凭勤劳的双手还有使不完的智慧,就创造出这两个奇迹,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不能不为这样的奇迹和创造奇迹的祖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是一首诗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以“朗读”为媒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奇异”这个

2、词语来进行品读,“奇异”体现在那里呢?文中的四句诗就把这个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了。“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出了长城的磅礴气势,以及高居崇山峻岭间的雄伟壮观。“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写出了长城绵延万里的特点;同样运河也是如此。而这两个奇异的景象却是在两千多年前创造的,这不能不称作为奇迹。在这时在进行课前收集的资料的交流,和图片的展示像结合进行理解与感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会溢满学生的心中,再来进行朗读,学生一定能把悟得的感受余体验到的情感,在朗读中真切地流露出来。对于文中的最后两句话,也是在两个自然段中出现重复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两句话表达

3、了什么?为什么要重复?是啊,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这两个奇迹,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特别是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并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相信在学生的惊呼中,自豪之情也会由心底自然升起的!最后还想问的是:祖先还创造了哪些奇迹?我们现在又创造了那些奇迹?让学生从对祖先的佩服赞叹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并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解读二一、建造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长城建造的防御作用,还可以适当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防御措施,此时解决长城为何建造在“崇山俊岭”之上的目的。二、建造过程:古代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劳动人民靠什么把条石运上险峻的山顶?凭借什么挖、掏运河?长城每增加一层需要多少力量?运河每增长一米付出多少血汗?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的劳动情景。可适当补充一些故事:万喜良造长城一不不复返等等。体会建造的艰辛。三、壮美与柔美:把长城比作巨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把长城写活了,“穿行”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条龙是雄壮的威力象征。运河里是流淌的是水,把它比作绸带,体会这种质感的柔美。四、“龙”“带”相承: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诸多奇迹,为什么文中只写长城和运河这两个奇迹。我认为这两者放在一起,仿佛是“长城”给予“运河”的天然保障,仿佛在这个保障里,才有了这灵动的“稠带”自由飘逸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