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79633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机械运动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6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本章主要内容有:时间、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和测量等。由于速度的计算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对长度和时间

2、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其中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经常在各类考题中出现,题的难度不大。有关物体的运动的计算,考查点一般集中在平均速度的计算上,多与体育赛事和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1对于本章中出现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不大。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2对于速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这里进一步学习,学习难度不大。但学生对速度单位“km/h”和“m/s

3、”之间大小的比较和互换有一定的难度;对计算中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公式和代入单位还不熟悉,常常会忘记,应多加练习。3学生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知识拓展不开,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对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是很理解。应多举例说明。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又要让学生明白“静止”物体的存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可利用想象的思维方法

4、,选择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判断所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学中的计算问题,要求不要太高,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变速问题,可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将其当成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5、。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钟表、手表、停表。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出示一些测量工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

6、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出示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思考:零刻度线磨损了看不清楚怎么办?)(出示视频)学生实际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讨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A.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B.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平行;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组织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活动

7、:如何较准确地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2时间的测量(1)(出示视频)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鼓励学生说出多种工具和方法。认识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2)学生活动:(出示视频)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归零、停止;如何读数。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知识拓展】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有很多,建立一个统一的精确的计时标准就很有必要了。“秒”最初定义为一年的。由于季节变化和潮汛等影响,地球自转并不完全均匀,这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精度受到限制。在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铯原子振动9 192 631 770次

8、所需的时间为1 s。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每3 000年只有1 s的误差。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提问】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教师讲解】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提问】错误和误差有什么不同?【教师讲解】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总结】两者区别: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三、课堂小结1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9、符号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 600 s。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来计时,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类钟表,古代还利用日晷和沙漏来计时。2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换算关系:1 km1000 m103 m1 dm0.1 m101 m1 cm0.01 m102 m1 mm0.001 m103 m1 m0.000001 m106 m1 nm0.000000001 m109

10、 m3刻度尺的使用(1)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多大、分度值是多少;(3)正确摆放刻度尺:平行紧贴被测物体;(4)正确读数:视线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有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出,需借助特殊测量方法,如测地图上两站之间的铁路线长度可用“化曲为直法”,测硬币的直径可用“等量替代法”,测一页纸的厚度可用“累积法”等。5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地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错误

11、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等引起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四、检测反馈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该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该同学读数时的方法是_(填“正确”或“错误”)的,正确读数结果应是_。答案1 mm错误 3.49 cm2同一尺度的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5.1 mm,25.2 mm、27.2 mm、25.3 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个物体的长度记作_。答案27.2 mm1 mm25.2 mm3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12、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答案B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2长度的测量二、时间的测量、误差1时间测量2误差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

13、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印制达标检测反馈题。一、新课导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 000 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1)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教师总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提问】飞奔的猎豹、夜空的流星是在运动,那么静止在地面上的房屋、桥梁、树木也是在运动吗?(2)学生的讨论: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

14、,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一辆汽车停在路边与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这些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学生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为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2)选择课本为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3)选择尺子为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总结: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描述】你认为课本图1.24拖拉机的运动情况怎样?(1)选取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是运动的;(2)选取收割机为参照物,

15、拖拉机是静止的。【教师总结】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讨论】描述课本图1.25的各种物体的运动状况。三、课堂小结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不能把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3我们研究某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四、检测反馈1天空中,空军的一架加油飞机正在为飞行的一架战斗机加油,在地面上的人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