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9358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风筝 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风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时要注意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

2、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要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2.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3.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

3、孩子们的心情变化。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预习时,要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写,然后有选择地对一些有特点的字做重点指导,让学生在使用中识字。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资料袋”中的有关风筝的内容或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这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会有所帮助。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大意后,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即整个事情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文中有一个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提示了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

4、生注意,除了查字典辞书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依然”这个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这样就理解了“依然”的意思。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是写了童心童趣,这是要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课文开门见山地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

5、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课文感情色彩很浓,要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走入那种情境中,感受

6、童年的乐趣。可以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把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读出来。【教师准备】寻找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2课时第课时1.识记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3.研读课文内容,学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难点】研读课文内容,学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方法一师: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

7、诵吗? (学生齐背。)来源:学科网师: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学生回答:是风筝。)师:关于风筝,你还了解哪些知识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单地谈关于风筝的知识。)设计意图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风筝,齐读课题。来源:学科网ZXXK(学生齐读课题,提示“筝”读轻声。)设计意图从背诵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方法二师:同学们放过风筝吗?让大家分享你放风筝的心情吧。(学生回答,主要从放风筝时的心情来回答。)师:看来同学们放风筝的心情随着风筝的飞行情况的变化而变

8、化呀。今天我们还要一起去和贾平凹先生聊聊关于风筝的话题,看看贾平凹想通过风筝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有利于唤起情感,引入课题。方法三(上课伊始,出示孩子们玩耍的图片。)师:同学们,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回答。)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老师知道了大家童年的快乐是各有不同的。现在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导入新课,通过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所欲

9、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开课氛围。这样的导入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营造一种积极的状态。一、学习生字,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过渡:跟随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吧。先看自学要求,课件展示。PPT出示: A.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B.给每小节标上序号。C.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反馈自学情况。读读这些词语,注意生字。PPT出示: yxisnm fn m依然歇不下来垂头丧气磨坊磨灭重点提示:“丧”是平舌音;“磨”是多音字;“坊”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用同桌检查读、

10、齐读等方式识记生字。2.感知课文内容。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想一想,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什么呢?指名读课文,每人一节,然后学生回答:本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设计意图老师布置的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反馈检查时也要紧扣预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自学能力。二、精读句子, 感悟心情1.感受做风筝时的快乐。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做风筝时很快乐的句子。(1)理解“憧憬”。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学生自由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示: A.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

11、满了憧憬和希望。B.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怎么理解“憧憬”?“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请用查字典等方法来理解“憧憬”。(即向往的意思。)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词意,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我们一定要掌握。“我们”精心做着风筝时,心里想象着“我们”做好的会是怎样的一只风筝呢?这只风筝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快乐?(学生依据生活经验随便谈自己的体会。)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2)体会孩子们的快乐。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快乐。用学生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方

12、式读。然后,读第二个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呢?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因为“我们”从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就充满着憧憬和希望,尽管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心里还是很快乐。用“仍然”一词可以替换“依然”。)除了查字典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感悟课文内容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老师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2.感受放风筝时的快乐。(1)找出写放风筝时快乐的

13、句子。过渡:读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孩子们放风筝时十分快活的句子。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PPT出示: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不开心的是什么。(课件展示:放风筝的图片。) (风筝一下子就能飞起来,而且飞得很高很高。)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情了!你们和文中的孩子们的心灵是完全相通的。再看看课文,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而且越飞越高?请同学们在书上标出来。PPT出示: 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2)联系实际感受快乐。此刻,正在放风筝的同学们,心情会是怎

14、样的?(学生说出不同的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 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过渡:是啊!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请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句子:自由读同桌读齐读等。越飞越高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他们快活地喊叫着、拼命地奔跑。结合你放风筝的体会,说说他们此时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呢?(学生任意回答,只要合理即可。)那我们就一起来快活地喊一喊吧!你想喊什么就喊什么!然后,老师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学生自己回答。)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插入放风筝的图片,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曾经放风筝的生活体验,

15、从而让学生们的情感与课文中的小伙伴们产生共鸣,真切地感受到放风筝带给伙伴的快乐。3.感受风筝飞走时的失落。(1)感悟失去风筝时的失落。过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默读课文下面有关段落,用“”画出孩子们失去风筝后心情变化的语句。学生按照要求读课文,小组交流,回答画出的重点词语。然后,看大屏幕,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来源:Z.xx.k.ComPPT出示: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哭 垂头丧气 (学生小组内交流每个词语的意思,说一说此时的心情变化。)是啊,充满快乐与梦想的风筝突然断了线,多么出人意料,以至于“我们”原本欢乐的笑脸也紧张得变了脸色,任凭“我们”千呼万唤,就是不见它的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